Quantcast
Channel: 香港 unwire.hk 玩生活.樂科技
Viewing all 2606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用 Headphone 都聽到頭頂聲 ! 首張華語 BD 搭載 DTS Headphone:X 音效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3/4 上市

$
0
0

若有留意艾域上星期一篇談及 DTS Headphone:X 的文章,相信也會明白到搭載該種音效編碼的影碟,將可讓任何玩家以一對普通的耳機,就可獲得環繞聲效果。其實在編寫該篇文章時,艾域已經得知將有華語電影 Blu-ray 會首度加入 DTS Headphone:X 音效,而該 BD 就是將於 4 月 13 日推出之 2D 版《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The_Monkey_King_2_BD_01

與 2 月推出的行版《血色莊園》BD 一樣,2D 版《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亦同時配備 DTS:X 及 DTS Headphone:X 粵語聲軌,該碟另外還提供粵語 Dolby TrueHD 7.1 及國語 DTS-HD Master Audio 7.1。但與《血色莊園》BD 不同,《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 DTS Headphone:X 聲軌,是用上 DTS-HD Master Audio 2.0 編碼,位元率約為 2Mbps,而聲軌取樣率則是 48kHz,2D 版定價為 $175,與一般華語 BD 接近。

The_Monkey_King_2_BD_02

2D 版 BD 將會同時配備 DTS:X 及 DTS Headphone:X 粵語聲軌。

The_Monkey_King_2_BD_03

負責今次《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BD 音效後期製作的本地影碟製作公司嘉耀製作(Best & Original Production),亦已繼 DTS:X 之後,再獲 DTS 公司正式提供《DTS Headphone: X Creator》製作軟件。

與農曆新年在戲院上映時一樣,《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 3D 版 BD,就改為配搭另一種物件導向環繞聲音效 Dolby Atmos,而該碟的國語聲軌則為 7.1 聲道 Dolby TrueHD with Advanced 96K Upsampling,定價為 $195,較 2D 版略貴。發行商 KAM & RONSON Enterprise Co.Ltd. 亦將會推出 2D + 3D 雙碟版,並隨碟附送 6 款主角 Postcard,定價 $235。

The_Monkey_King_2_BD_04

該電影的 3D 版 BD,將會改為搭載 Dolby Atmos 音效,與戲院上映時相同。

還會推出 2D + 3D 雙碟版,隨碟附送 6 款主角 Postcard,定價 $235。

還會推出 2D + 3D 雙碟版,隨碟附送 6 款主角 Postcard,定價 $235。

 

The post 用 Headphone 都聽到頭頂聲 ! 首張華語 BD 搭載 DTS Headphone:X 音效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3/4 上市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性價比霸者新基準 LeEco 樂視 Series 3 X65 4K 電視評測

$
0
0

LeEco 樂視,剛在上星期宣布實行全新「生態補貼硬件」發展策略,亦即類似電訊網絡供應商常用的「上台零機價」優惠,只需訂購樂視影視或體育內容會員組合,每訂購一年就可獲 $600 機價回贈,回贈金額更是無上限,達至指定年期即可減至零機價!

伴隨全新發展策略,樂視更同步推出 Series 3 超級電視的最新成員、擁有 65 吋特大屏幕的 X65,淨機價亦僅為 $7,999,現已在 LeMall.com 接受登記,並會在 4 月 12 日首度限量開售,究竟這部不用 8 千就可擁有的 65 吋 4K TV,會否有將貨就價的情況出現呢?就讓我們為各位 Wire 民對這部超級電視作全面剖析吧。

LeEco_01

RGB 4K 面板 功能規格幾與 Max65 睇齊

樂視宣布推出 Series 3 新型號 X65,相信不少人都會立即想知道此機與該系列旗艦型號 Max65 之間有何分別。事實上,兩款 65 吋電視均採用 3,840 x 2,160 4K UHD 解像度面板,不過 Max65 採用的是支援被動偏光式 3D 顯示之 LG IPS 面板,而 X65 則是 採用 2D 4K UHD LCD 面板,但同屬 RGB 子像素結構。除屏幕面板有分別之外,X65 在功能規格上其實與 Max65 非常接近,同樣採用 Mstar 6A928 Cortex-A17 架構 4 核心 1.4GHz 處理晶片,以及 ARM Mali T760 4 核心 GPU,支援 HEVC/H.265 硬解,並對應播放 4K/60p 訊號。另外,X65 亦同樣配備 3GB DDR3 RAM 及 16GB eMMC 5.0 儲存空間,既可確保運作流暢,亦可有足夠空間讓用家安裝各位各樣的 apps,令 X65 可以更迎合每個用戶的使用需要。

LeEco_02

X65 採用 65 吋 4K UHD 顯示屏,而纖幼邊框設計亦繼續保留。

機身用上鋁材製成,並經過鑽石切割加工。

機身用上鋁材製成,並經鑽石切割加工,正式開售時機身邊框將會改為黑色。

面板與 Max65 一樣為 RGB 子像素結構。

面板與 Max65 一樣為 RGB 子像素結構。

LeEco_05

金屬背板亦經過拉絲工藝打磨。

LeEco_06

不對稱流線型金屬底座,有留意樂視電視的 Wire 民相信絕不陌生。

LeEco_07

超級遙控器 3 整合重力感測器及陀螺儀,支援鼠標操作或體感遊戲手掣。

LeEco_08

機側設有兩組 HDMI、USB 3.0、USB 2.0、SD 讀卡槽及 3.5mm 色差輸入端子,當中 HDMI1 支援 ARC 功能。

LeEco_09

至於底部則包括另一組 HDMI(支援 MHL)、VGA、AV、LAN、RF 天線輸入端子,以及光纖輸出。

eUI 5.5 運作流暢 新增 Live 多畫面同步顯示

了解過面板及硬件規格之後,究竟 X65 實際運作又是否能夠令人滿意呢?筆者測試之 X65,已安裝建基於 Android 5.0、全新香港版 eUI 5.5 測試版作業系統,輪播頻道介面將新增 Live 功能,65 吋畫面將分成 9 宮格,每格都會顯示所有輪播頻道的直播畫面。另外,eUI 5.5 亦將會新增「管理桌面」功能,可讓用戶自訂主介面要顯示的選單桌面,例如「視頻」或之後追加的「體育」桌面。筆者實測之後,感覺 X65 在運作 eUI 5.5 系統時保持穩定流暢,轉換桌面及輪播頻道、啟動各種功能都夠爽快,介面設計亦較現時的 eUI 5.0 介面更為清晰分明。

LeEco_10

包括 X65 在內的全線 LeEco 樂視電視,將會透過線上系統更新香港版 eUI 5.5 作業系統。

LeEco_11

是次測試的 X65,則已搭載香港 eUI 5.5 的測試版本。

LeEco_12

X65 的總儲存容量為 16GB。

LeEco_13

eUI 5.5 預設「信號源」、「Live」及「應用」3 個主桌面。

LeEco_14

「Live」桌面可選播各條輪播頻道。

LeEco_15

頂部則新增「超級清單」開啟選項。

LeEco_16

開啟之後就會進入「Live」桌面,以 9 宮格方式顯示各條輪播頻道的直播畫面,用來同步追看各場足球賽事直播就最適合不過。但測試版本暫只可同步顯示兩個頻道的直播畫面。

LeEco_17

未來樂視亦會新增更加 4K 輪播頻道,包括 4K 電影、4K 劇集、4K 紀錄片等,為用戶提供更多的 4K 影片內容。

LeEco_18

訊源轉換桌面則與以往沒有太大分別。

LeEco_19

eUI 5.5 另一新增功能為「管理桌面」,除可增減主介面顯示的桌面外,亦可改變各個桌面的顯示順序,介面外觀完全由每個用戶話晒事!

4K 畫面顏色不浮誇 銳利度不俗

一部智能電視功能全面當然是好,但最終的輸出畫質也是絕對不能忽視之處。筆者首先串流試播樂視 4K 頻道的節目《Cheer Up》,感覺畫面的顏色準確度不俗,不會有太浮誇的感覺,而細節亦見豐富,帶來不俗的立體感。

LeEco_20

之後再直讀 USB 手指儲存、位元率更高的 4K 影片,包括 4K/60p HEVC 編碼的日本 Channel 4K 試播片段 TS 檔案,以及名為《Lovely Swiss》的 4K/60p HEVC 示範片段 TS 檔。X65 均能順暢地播放兩條 4K 影片,畫面細節的紮實度亦較串流播放樂視 4K 頻道影片時更為理想,令整體畫面更為精密而立體,以價格如斯入門的 4K 電視而言,整體畫面表現絕對「值回票價」。

LeEco_21

Channel 4K 試播片段畫面。

LeEco_22

《Lovely Swiss》4K 片段畫面。

4 月 14 日「樂迷超級體育日」   體育會員計劃「上台送機」

除了 X65 4K 超高清電視即將開售之外,樂視亦已鐵定在 4 月 14 日舉行「樂迷超級體育日」,屆時將會為「英超狂睇組合」及「超級體育組合」兩種會員服務,推出「買會藉送硬件」優惠,例如 Wire 民在該日決定一口氣訂購兩年「英超狂睇組合」或「超級體育組合」,就即可獲贈 Series 3 X40 或 X43 全高清智能電視一部,訂購年期愈長,獲贈的產品價值亦會愈高,有意使用該品牌的體育影視平台之人士,就記得屆時多多留意啦。

售價:$7,999(淨機價格)

詳情:點按此

The post 性價比霸者新基準 LeEco 樂視 Series 3 X65 4K 電視評測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突發】Netflix HDR 服務正式始動 劇集《馬可波羅》率先支援

$
0
0

艾域剛剛收到朋友 Whatsapp 訊息,表示香港的 Netflix 平台突然開始支援 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顯示,而現時提供 HDR 版本的劇集,就只有該平台的自製劇集《馬可波羅》 第一季,而已知會提供 HDR 版本的《漫威夜魔俠》系列,現階段就暫未對應。

00ac7152-9f86-491f-a4f0-f9e8e0316626

有圖有真相,Netflix 的原創劇集《馬可波羅》,已經支援 HDR 顯示。

雖說已在美國正式推出的 UHD BD 軟件亦支援 HDR,但由於香港仍未有行貨影碟及播放機正式推出,因此 Netflix 可說是首個正式面向香港影音愛好者的平台,提供 HDR 服務。若閣下是 LG EG9200 或 EG9650 4K OLED TV 用戶,甚至使用著 JVC DLA-X5000、DLA-X7000、DLA-X9000 D-ILA 4K e-shift4 投影機,或者 Sony VPL-VW520ES 真 4K UHD SXRD 投影機,當下就可立即透過 Netflix 親身體驗 HDR 效果。

JVC_01

JVC 去年年底推出的 3 款 4K e-shift4 D-ILA 投影機,均支援顯示 HDR 訊號。

除了上述的電視機及投影機之外,據艾域了解,Sony 上年度的 X9400C、X9300C、X9000C、S8500C 及 X8500C UHD 4KTV,亦已正式提供韌體更新,追加支援 HDR 顯示,兌現該品牌於 IFA 2015 的承諾。若有 Wire 民正在使用 Sony 這些系列的電視機,而且是 Netflix 的訂戶,就記得更新系統韌體去試玩 HDR 了。

雖然 Sony 2016 年的首批 4K UHD TV 已經發布,但 15 年的多個系列包括

雖然 Sony 2016 年的首批 4K UHD TV 已經發布,但 15 年的多個系列,包括圖中的 S8500C,亦已可透過更新韌體追加支援 HDR 顯示。

The post 【突發】Netflix HDR 服務正式始動 劇集《馬可波羅》率先支援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採用 IPS 4K 量子屏幕 ! 對應 Dolby Vision / HDR 10  LG Super UHD TV UH9500 初步評測

$
0
0

4K UHD TV 已在影音市場談論多年,踏入 2016 之後,各大電視廠商就已經視 4K UHD 解像度為「基本盤」,支援 HDR 與否才是兵家必爭之地!繼 Sony 在上月底推出 3 款 HDR 4KTV,今日 LG 亦宣布 16 年度所有 4K UHD LCD TV 系列,均會支援顯示 HDR 高動態範圍影像,當中高階系列 UH9500、UH8500 及 UH7700,更會定位為 Super UHD TV,最大賣點就是支援 HDR 10 之餘,同時對應技術更高的 Dolby Vision 共兩種 HDR 影像格式!

LGUHDTV_01

首個品牌表明支援 Dolby Vision

現時市場上兩種主流的 HDR 格式,包括屬開放格式的 HDR 10,以及發佈超過兩年、卻一直只聞樓梯響的 Dolby Vision。是次 LG 推出的 3 款 Super UHD TV,均表明同時支援顯示 HDR 10 及 Dolby Vision 格式 HDR 影像。由於以 Dolby Vision 格式製作的 HDR 影片,會逐格畫面加入「元數據」(metadata),去「告知」支援該格式的顯示器,例如 LG 今次的 Super UHD TV,如何將畫面提升成 HDR 效果,效果會較 HDR 10 更為準確而細緻。據了解,除了串流平台 Netflix 已經表明會同時提供 Dolby Vision 及 HDR 10 之外,兩大荷里活片商 Sony Pictures 及華納兄弟,亦已屬意在 4K UHD BD 中採用 Dolby Vision 技術。除支援原生 HDR 訊號之外,LG Super UHD TV 亦支援 HDR 向上轉換,能夠將任何畫面以接近 HDR 方式呈現。

UH9500 為 LG Super UHD TV 旗艦系列 ,65 吋型號現已推出。

UH9500 為 LG Super UHD TV 旗艦系列 ,65 吋型號現已推出。

UH8500 系列共設有 65 吋及 55 吋型號,兩款尺寸均已開售。

UH8500 系列共設有 65 吋及 55 吋型號,兩款尺寸均已開售。

至於 UH7700 系列,則同時提供 49 吋、55 吋及 65 吋 3 款型號,與另外兩個系列最大分別是不支援 3D 顯示,售價待定。另外圖中電視底部的為全新 LG SoundBar SH7,支援 Google Cast、無線超低音喇叭及 Sound Sync Wireless,後者能夠無線輸出兼容的 LG 電視之聲音。

至於 UH7700 系列,則同時提供 49 吋、55 吋及 65 吋 3 款型號,與另外兩個系列最大分別是不支援 3D 顯示,售價待定。另外圖中電視底部的為全新 LG SoundBar SH7,支援 Google Cast、無線超低音喇叭及 Sound Sync Wireless,後者能夠無線輸出兼容的 LG 電視之聲音。

LGUHDTV_05

當接收到 HDR 10 或 Dolby Vision 訊號時,LG Super UHD TV 就會自動以 HDR 模式顯示。

當接收到 HDR 10 或 Dolby Vision 訊號時,LG Super UHD TV 就會自動以 HDR 模式顯示。

UH9500 亦支援顯示 BT.2020 色域。

UH9500 亦支援顯示 BT.2020 色域。

設有「HDR 效果」預設影像模式,可將非 HDR 影片變換成接近 HDR 的效果輸出,共設 3 種效果等級選擇。

設有「HDR 效果」預設影像模式,可將非 HDR 影片變換成接近 HDR 的效果輸出,共設 3 種效果等級選擇。

不過今日嘗試開啟 Netflix 平台中,剛剛提供 HDR 版本的劇集《馬可波羅》,UH9500 卻暫未對應,據廠方表示需待往後的韌體更新,才可對應播放 Netflix 的 HDR 劇集。

不過今日嘗試開啟 Netflix 平台中,剛剛提供 HDR 版本的劇集《馬可波羅》,UH9500 卻暫未對應,據廠方表示需待往後的韌體更新,才可對應播放 Netflix 的 HDR 劇集。

採用 IPS 4K Quantum 顯示屏  搭載多種畫面強化技術

除了同時支援 Dolby Vision 及 HDR 10 之外,3 款 LG Super UHD TV 系列均用上 IPS 4K Quantum 顯示屏,並搭載能夠顯著提升亮度的 Ultra Luminance、加入色彩濾片去支援更廣色域的 ColorPrime Plus,以及足以輸出超過 10 億種顏色的 Billion Rich Colors 等畫面強化技術,令 3 個系列的電視足以輸出當下最高水平的畫質。當中旗艦型號 UH9500 更在面板上加入防反射塗層,以及 Contrast Maximizer 對比度增強處理功能(UH8500 一樣支援),進一步加強畫面對比度,令光暗層次更為分明。

UH9500 採用名為 UniScreen 設計,屏幕面板安裝在機身之上,令畫面猶如懸浮。

UH9500 採用名為 UniScreen 設計,屏幕面板安裝在機身之上,令畫面猶如懸浮。

機身厚度最薄位置亦只是 6.6mm,較一個一毫的半徑更短。

機身厚度最薄位置亦只是 6.6mm,較一個一毫的半徑更短。

合共設有 3 組 HDMI 及 3 組 USB(1 組為 USB 3.0)輸入端子。

合共設有 3 組 HDMI 及 3 組 USB(1 組為 USB 3.0)輸入端子。

webOS 3.0 功能大幅躍進 支援畫面放大/手機一鍵連接/自動音場校正

來到 16 年,LG Smart TV 平台 webOS 亦進入 3.0 版本。在今次的 webOS 3.0 當中新增功能著實不少,包括有可以在觀看各種訊源時即時放大畫面的「MagicZoom」,配接已安裝《LG TV Plus》的智能裝置,再以電視遙控一鍵開啟智能裝置 apps 並同步鏡射(Mirroring)的「Magic Mobile Connection」,以及可同步操控數碼電視或收費電視機頂盒的加強版 Magic Remote 等。全線 LG Super UHD TV,繼續找來美國音響品牌 harman/kardon 合作研發喇叭系統,並加入「Magic Sound Tuning」(神奇音效調整)功能,以 Magic Remote 作為收音咪,進行常見於擴音機的自動音場校正,令電視機的內置喇叭,亦可因應不同用戶的使用環境作針對性的調微,去輸出最理想的聲音效果。

採用新一代 webOS 3.0 操作介面,外觀變化不大,但新增了不少功能。

採用新一代 webOS 3.0 操作介面,外觀變化不大,但新增了不少功能。

只要在智能手機安裝《LG TV Plus》app 並與電視配接,電視就會在 webOS 主選單中顯示用戶標記。

只要在智能手機安裝《LG TV Plus》app 並與電視配接,電視就會在 webOS 主選單中顯示用戶標記。

按下該標記之後,再在智能裝置剔選可供電視開啟的 Apps,往後在電視選擇想使用的 app,智能裝置就會相應開啟,並在電視上 Miracast 同步鏡像顯示智能裝置的畫面,無需任何手動配接設定,十分方便。

按下該標記之後,再在智能裝置剔選可供電視開啟的 Apps,往後在電視選擇想使用的 app,智能裝置就會相應開啟,並在電視上 Miracast 同步鏡像顯示智能裝置的畫面,無需任何手動配接設定,十分方便。

其他新增功能還包括「畫與畫」(PnP)顯示,包括支援同步顯示兩組 HDMI 畫面。

其他新增功能還包括「畫與畫」(PnP)顯示,包括支援同步顯示兩組 HDMI 畫面。

LGUHDTV_18

加強版 Magic Remote,追加支援控制各種外接機頂盒,並設有專屬操作按鍵。

加強版 Magic Remote,追加支援控制各種外接機頂盒,並設有專屬操作按鍵。

「神奇音效調整」就類似擴音機的自動音場校正,Magic Remote 則是收音咪高峰。

「神奇音效調整」就類似擴音機的自動音場校正,Magic Remote 則是收音咪高峰。

艾域:「畫面立體有力,HDR 效果突出。」

即場試以 UH9500 播放儲存於 USB 手指的 HEVC 影片,分別支援 HDR 10 及 Dolby Vision HDR 格式。兩條影片均有拍攝日落畫面,除可輸出光猛有力的日落陽光之外,在逆光下的暗位細節依然能夠清晰呈現,而太陽亦仍有清晰的輪廓,足以展示 HDR 影像的優勢所在。另外,UH9500 所輸出的超高清畫面,亦有甚為突出的立體感,畫面較上一代又有所進步。

LGUHDTV_20

LGUHDTV_21

售價:$40,500(65UH9500),$32,190(65UH8500),$21,800(55UH8500),待定(49UH7700、55UH7700、65UH7700)

The post 採用 IPS 4K 量子屏幕 ! 對應 Dolby Vision / HDR 10  LG Super UHD TV UH9500 初步評測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Nativ Vita 靚爆家居多用途 Player + Remote

$
0
0

001

相比起過往只得錄音帶及 CD,現時聽音樂的途徑已經變得更加方便,除可以將音樂變成數碼化格式儲存起來,又可以在網上收聽串流音樂。不過如果大家想在家中添置一部時尚的音樂播放器,而又想從各種途徑收聽音樂,那麼以下介紹的 Nativ Vita,或者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002

單從外觀來看,Nativ Vita 採用了一個相當有氣質的木製底座,而黑色的主機則用上了 7000 系列鋁合金,微微傾斜鞏固在上面,整體設計簡約之餘亦大方得體。與此同時,Nativ Vita 的另一特點在於其極大容量,內置 2 或 4 TB HDD,即表示最多可儲存約 1 萬首 Hi-Res 歌曲,無需擔心要經常刪除不需要的歌曲去騰出空間。此外,用家亦可以透過 Nativ Vita 去管理及播放電腦或手機內的歌曲,而 Apple Music 及 Spotify 等串流音樂亦一樣可以支援,甚至更可以收聽到來自超過 120 多個國家的 4 萬多個電台。

003

除此之外,Nativ Vita 上同時還設有一個 11.6 吋輕觸式 LCD 螢幕,用家除可以透過螢幕管理機內的歌曲外,同時亦可以用來播放 YouTube 或 Google Play 等音樂影片。如果大家嫌 11.6 吋螢幕太細,亦可以 HDMI 將畫面輸出到大電視上播放。現時 Nativ Vita 正於 Indiegogo 上籌募製作費用,2 TB 及 4 TB 版本價格分別為 1,099 及 1,199 美元(約 8,525 及 9,301 港元),此外官方同時還推出了一個 DAC 版本的 Nativ Wave,每部價格為 699 美元(約 5,422 港元),並暫定今年 10 月出貨。

004

來源:Indiegogo

The post Nativ Vita 靚爆家居多用途 Player + Remote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65 吋 + 4K 弧屏+HDMI 2.0 –小米電視 3S 連 SoundBar 艾域評測

$
0
0

俗語有云:「咸魚白菜各有喜好。」有人對中國推出的產品嗤之以鼻敬而遠之,亦有人對各個中國品牌產品「性價比先行」無可抗力。談到中國品牌的電視機,最為香港人熟悉的一定非今日舉行「樂迷超級體育日」的 LeEco 樂視,以及以智能手機及電視盒子起家,再涉足智能電視的小米莫屬。後者上月宣布推出全新小米電視 3S 系列,當中的 65 吋型號,就是該品牌旗下首款弧形電視,而這個系列亦已有貨源抵港,究竟功能有否甩漏,畫面又是否理想呢?就讓艾域為各位 Wire 民評測一下吧。

Mi_01

超薄機身 + 外接訊源 絕對 Samsung 影子

小米電視 3S 共設有 65 吋、48 吋及 43 吋型號,當中是次評測主角 65 吋型號,就採用了 Samsung 的 4000R(半徑 4,000mm)弧形屏幕,解像度為 4K UHD 的3,840 x 2,160,並用上支援 8 個分區光暗調控的導光式 LED 背光系統。由於與之前的小米電視一樣用上外接主機設計,所有接駁端子、運算晶片、喇叭單元均設於外置 SoundBar 形主機之中,屏幕與主機就以「MI PORT」連接,設計甚有 Samsung 近年 One Connect 訊源盒的影子。

機身最薄位置僅厚 5.9mm,只如一個一毫子的半徑。

機身最薄位置僅厚 5.9mm,只如一個一毫子的半徑。

採用左右兩邊 Y 型座檯底腳,外觀纖巧得來亦夠穩固。

採用左右兩邊 Y 型座檯底腳,外觀纖巧得來亦夠穩固。

由於用上超薄弧形屏幕,再加上邊框亦十分纖幼,機背因而用上較為密集的細小螺絲裝嵌,艾域覺得造工就有點粗糙了。

由於用上超薄弧形屏幕,再加上邊框亦十分纖幼,機背因而用上較為密集的細小螺絲裝嵌,艾域覺得造工就有點粗糙了。

遙控亦是與小米盒子一樣的設計,採用藍牙作配接。

遙控亦是與小米盒子一樣的設計,採用藍牙作配接。

至於屏幕與主機之間,就用上專用接線「MI PORT」連接。

至於屏幕與主機之間,就用上專用接線「MI PORT」連接。

面板為 RGB 子像素結構。

面板為 RGB 子像素結構。

電源開關、轉換頻道等按鍵亦設於主機頂部。

電源開關、轉換頻道等按鍵亦設於主機頂部。

外接主機亦同時是 SoundBar 喇叭,左右兩邊頂部設有一對 2.5 吋中低音單元。

外接主機亦同時是 SoundBar 喇叭,左右兩邊頂部設有一對 2.5 吋中低音單元。

左右兩邊正面則設有球頂高音單元。

左右兩邊正面則設有球頂高音單元。

配備 HDMI 2.0 + HDCP 2.2   支援輸出 4K/60Hz 影像訊號

至於端子方面,此機的外接主機共設有 3 組 HDMI、1 組 USB 3.0、1 組 USB 2.0 等輸入端子,亦內置 DTMB 數碼電視調諧器,要收看 ViuTV、港台數碼電視都無問題。小米官方表示 3 組 HDMI 輸入端子均為 HDMI 2.0 版本,最高支援 4K/60Hz 訊號,艾域亦試以它連接 Nvidia Shield Android TV Box,證實能夠作 4K/60Hz 解像度輸出,並可以 Ultra HD 4K 解像度播放 Netflix 串流平台的影片,代表它對應 HDCP 2.2 協定。

主機設有 3 組 HDMI、USB 3.0 及 2.0 各一,以及 Ethernet、D-Sub、DTMB 天線及 3.5mm AV 等輸入端子。

主機設有 3 組 HDMI、USB 3.0 及 2.0 各一,以及 Ethernet、D-Sub、DTMB 天線及 3.5mm AV 等輸入端子。

使用 HDMI 輸入時,選單會設有 HDMI 2.0 選項,用戶需要開啟才可支援顯示 4K/60Hz 訊號。

使用 HDMI 輸入時,選單會設有 HDMI 2.0 選項,用戶需要開啟才可支援顯示 4K/60Hz 訊號。

連接 Nvidia Shield Android TV Box,證實可顯示 4K/60Hz 訊號。

連接 Nvidia Shield Android TV Box,證實可顯示 4K/60Hz 訊號。

於 Nvidia Shield Android TV Box 開啟 Netflix Android TV 版本 app,亦證實可作 Ultra HD 4K 播放。

於 Nvidia Shield Android TV Box 開啟 Netflix Android TV 版本 app,亦證實可作 Ultra HD 4K 播放。

可以 $999 另購圖中的無線超低音喇叭,採用 6.5 吋向下發聲單元。

可以 $999 另購圖中的無線超低音喇叭,採用 6.5 吋向下發聲單元。

電視機設有針對超低音喇叭的音量及分頻點調校。

電視機設有針對超低音喇叭的音量及分頻點調校。

內置 DTMB 數碼電視調諧器,支援接收本地數碼電視台包括 ViuTV。

內置 DTMB 數碼電視調諧器,支援接收本地數碼電視台包括 ViuTV。

同時對應自選正體中文字幕,但在觀看數碼電視節目時,仍有過度掃瞄(Overscan)問題。

同時對應自選正體中文字幕,但在觀看數碼電視節目時,仍有過度掃瞄(Overscan)問題。

作業系統建基於 5.1.1 Android 版本,可透過 USB 安裝 APK 檔。

此機採用 Cortex-A17 1.4GHz 四核處理器、Mali-760 MP4 GPU、2GB DDR3 RAM 及 8GB eMMC 5.0 儲存空間,作業系統建基於 5.1.1 Android 版本,可透過 USB 儲存裝置直接安裝 APK 檔。

小米電視 3S 的 43 吋及 48 吋(圖)全高清型號,亦已在港有售。

小米電視 3S 系列的 43 吋及 48 吋(圖)全高清型號,亦已在港有售。

艾域:「畫面不過不失,聲音反而有點驚喜。」

艾域即場試以小米電視 3s 65 吋型號連接 Nvidia Shield Android TV Box,播放日本Channel 4K 試播片段 TS 檔,與及 Netflix 最新上架原創劇集《古戰場傳奇》Ultra HD 4K 片段,感覺小米電視 3s 能夠呈現超高清影像應有的銳利度及立體感,畫面對比度亦沒有以往常見於中國品牌電視的大開大合,顏色也不會太誇張失實,但在細節較為密集的畫面就會有「起渣」情況,整體而言畫面只算是不過不失,反而其 SoundBar 主機的聲音叫艾域有點驚喜,聲音輸出清晰之餘也有不俗的低頻增感。但要以 $13,800 去購買這部電視機,個人覺得吸引力就真的只是一般了。

Mi_21

Mi_22

售價:$13,800(65 吋,水貨),$3,499(48 吋,水貨),$2,999(43 吋,水貨)

查詢:米舖(2111 2219)

The post 65 吋 + 4K 弧屏+HDMI 2.0 – 小米電視 3S 連 SoundBar 艾域評測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將電視畫質 300% 大提升 ! 艾域教你 Step by Step 調校 TV 全攻略

$
0
0

新電視調校選項愈來愈複雜,除了基本光暗對比,還有動態補償、RGB 色溫 .. 等等一大堆。很多人其實電視買回來都不懂去調校,讓畫質大打折扣 ! ViuTV 99 台、港台電視 31 台以至「大台」的 81 翡翠台 ,當下都以約 10Mbps 的位元率(bitrate)作廣播,以大氣電波廣播而言畫面質素算是不俗,但各位 Wire 民又有否想過,只需在電視機上「做做手腳」,你就可以獲得更靚的畫面呢?就讓艾域在此分享一些調校小貼士吧。

tvset2

Show Room 「味精」谷到盡勿相信

一般我們在商舖看到的電視牆,上面掛著的電視十居其九都是用上「動態」模式顯示,以最搶眼、「下下去到盡」的畫面吸引消費者購買。顧客的眼睛很好騙,尤其經驗不多的,谷高顏色濃度、加強對比就會讓新手覺得電視畫質出眾。

味精短暫 有層次及忠實才耐看

最簡單的畫面調節方法,就是選擇正確的預設畫面模式。一般電視機都會預設數個畫面模式,例如「標準」、「自然」、「電影」、「動態」等,但回到家中,若果大家仍使用「動態」模式去長時間觀看電視或電影,可以保證大家雙眼很快就會疲憊不已。若果閣下任何調校都不想做的話,建議大家可以選擇「自然」或「電影」模式,雖然這類模式的畫面看起來不太「刺激」,但卻是最耐看最還原、最適合大家追劇煲電視的模式。在買機前亦可以 sales 使用自然模式示範,讓你留意一下電視的真實表現。

不想多作調校,選擇「Cinema」預設畫面模式,總不會「死錯人」。

不想多作調校,選擇「Cinema」預設畫面模式,總不會「死錯人」。

畫面比例記得設定「全畫面」 不要 Overscan

當下我相信有 9 成朋友都已使用高清薄屏電視,但有一個對畫面影響甚大,卻又有不少人都會忽視的設定,那就是「畫面比例」(Aspect ratio)。現時不論是數碼電視廣播以至 Blu-ray,都已經使用 16:9  的畫面比例,但若只是將電視機的「畫面比例」單純設定為 16:9,就大有機會出現「過度掃瞄」(Overscan)問題,畫面四邊會被刪去、像 Zoom In 了一點般。如果知道自己的電視機是否有「過度掃瞄」?可留意各電視台右上角的台徽是否十分貼邊,若果是的話就是有「過度掃瞄」問題,將畫面比例設為「全畫面」、「全像素」、「點對點」,或者在選單中相關項目,例如 Panasonic 電視的「16:9 擴展掃瞄」,或者 Samsung 電視的「適合螢幕大小」,選擇以原始尺寸、不裁切選項顯示影像即可。

經常被人忽視,但又其實對整體觀感甚大影響的,就是「過度掃瞄」(Overscan)。

經常被人忽視,但又其實對整體觀感甚大影響的,就是「過度掃瞄」(Overscan)。

TVTuning_03

Overscan 對畫面有多大影響。留意上圖與本圖的 ViuTV 台徽,你會發現有 Overscan 問題的上圖,台徽會較貼近邊框,亦即畫面顯著地 Zoom in,既會隱去不少畫面內容,亦會顯著影響畫面的細緻度。

Overscan 對畫面有多大影響。留意上圖與本圖的 ViuTV 台徽,你會發現有 Overscan 問題的上圖,台徽會較貼近邊框,亦即畫面顯著地 Zoom in,既會隱去不少畫面內容,亦會顯著影響畫面的細緻度。

預設「色溫」宜揀「暖」

設定正確的畫面比例之後,就正式開始為畫面進行微調了。由於影音業界一直以 6500K 色溫作為畫面標準,而實際上這種色溫是有點偏向溫暖,亦即偏向昏黃感,因此艾域個人會將預設色溫選擇為「暖」。

TVTuning_05

上圖為冷色溫,而本圖則為暖色溫,雖然看起來上圖的白位才較貼近我們認知中的白色,但其實暖色溫畫面才會較為耐看。對於長時間「煲劇」(例如追看《太陽的後裔》),將預設色溫設為「暖」會較為合適。

上圖為冷色溫,而本圖則為暖色溫,雖然看起來上圖的白位才較貼近我們認知中的白色,但其實暖色溫畫面才會較為耐看。對於長時間「煲劇」(例如追看《太陽的後裔》),將預設色溫設為「暖」會較為合適。

「亮度」太高畫面會變灰 「背光」可因應環境光線增減

再來就會調校基本畫面設定選項中的「亮度」(Brightness)。雖然叫做「亮度」,但實際上這個選項是用作調校畫面黑位及灰位的。亮度愈高,暗位細節的「能見度」亦會愈高,但若調校太高的話,畫面就會變得灰浮,亦即畫面看來有一層灰霧一般,大大影響觀感。至於緊接「亮度」的「對比度」,除非你覺得畫面的光位刺眼而且完全沒有細節,否則一般而言也沒有多作調校的必要。

隨著 LED 背光系統已經徹底普及,當下不少 LCD TV 亦會提供「背光」設定,艾域個人認為大家可以因應自己的室內光線而手動調校,若果日光或燈光非常充足,令畫面變得昏暗不夠光的話,就可嘗試調高背光數值。

「亮度」選項為畫面黑位是否紮實、暗位是否分明的關鍵。

「亮度」選項為畫面黑位是否紮實、暗位是否分明的關鍵。

「亮度」調得太高,會令畫面變得灰浮。

「亮度」調得太高,會令畫面變得灰浮。

「亮度」調得太低,則會令畫面變得死氣沉沉,暗位亦模糊不清。

「亮度」調得太低,則會令畫面變得死氣沉沉,暗位亦模糊不清。

近年新增的「背光」選項,用戶可因應室內光線強弱作增減。

近年新增的「背光」選項,用戶可因應室內光線強弱作增減。

色彩、色調不宜亂調

至於「色彩」(Color)及「色調」(Tint),若要準確調校,需配合相應的顏色測試圖案(藍白色條及洋紅青藍色條)及藍色濾鏡,因此為免愈調愈錯,艾域就建議大家不要多作調校,用回預設數值就更好了。

若沒有顏色測試圖案及藍色濾鏡配合,「色彩」及「色調」不宜胡亂調校。

若沒有顏色測試圖案及藍色濾鏡配合,「色彩」及「色調」不宜胡亂調校。

圖中的藍白色條及洋紅青藍色條,就是用作調校色彩及色調。

圖中的藍白色條及洋紅青藍色條,就是用作調校色彩及色調。

銳利度不要貪心

最後的基本畫面調校項目就是「銳利度」(Sharpness),看到這個字是否代表有幾高調幾高就是好呢?正如泥菩薩所說:「凡事太盡,緣份誓必早盡。」銳利度調得太高,畫面中的主體邊位會明顯變得粗糙、有「捆邊」問題產生,因此忠告大家可以略為增加畫面銳利度,但記得不要太過貪心。很多 demo / 新手以為這樣就是 Sharp ,一般都開到很高,但其實只是假象,太高會讓畫質倒退。

若銳利度調得太高,畫面會明顯地「起渣」,以及像圖中般「捆邊」。

若銳利度調得太高,畫面會明顯地「起渣」,以及像圖中般「捆邊」。

各種自動畫面強化功能 是否使用由你話事

除了上述基本通用於各個品牌電視機的設定項目之外,當下各大電視廠商都會在旗下的電視機注入各種畫面強化功能,艾域個人視之為「味精」,是否使用完全由各位 Wire 民話事,而我自己就會將與背光、亮度及對比度有關的自動功能關閉,因為這類功能會長時間運作,畫面會時光時暗,對我做成一定干擾。另外強化顏色的功能也較為少用,因為開啟之後會令畫面顏色變得太過濃郁而不太自然。

至於我會使用的,則包括雜訊抑制類及細節強化類功能,因為這類功能運作之後可令畫面更為通透乾淨,從而提升立體感,但又不會令人持續看到該功能正在運作之中。不過同樣道理,不論任何一種強化功能,都不宜設定得太高,避免令畫面變得不太自然。

以艾域使用中的 Panasonic TH-40CX600H 電視作例子,圖中上面 3 種自動畫面強化功能涉及顏色、背光、亮度、對比度,因此我一概將之關上,但下面 3 種則主要用作抑制雜訊及提升畫面細節,因此會選擇使用。

以艾域使用中的 Panasonic TH-40CX600H 電視作例子,圖中上面 3 種自動畫面強化功能涉及顏色、背光、亮度、對比度,因此我一概將之關上,但下面 3 種則主要用作抑制雜訊及提升畫面細節,因此會選擇使用。

動態補插睇電視有用 但不宜開到盡

在云云畫面強化功能中,「動態補插」是頗大爭議的功能。4 大一線電視品牌的動態補插功能名稱各異,LG 名為 TruMotion,Panasonic 則是 Intelligent Frame Creation,而 Samsung 及 Sony 則分別稱為 Auto Motion Plus 及 MotionFlow,但實際上都是在畫格(Frame)與畫格之間,透過影像引擎預測運算及補插模擬畫格,並號稱能夠提升畫面流暢度。

之所以有所爭議,是因為電影 BD 是以原生每秒 24 格畫格紀錄,而電視及其他種類的內容(如演唱會),則是每秒 50 格或 60 格。若開啟「動態補插」功能去觀看電影 BD,會明顯地覺得畫面變得過於流暢,反而會有點不自然感,這種情況被稱之為「Soap Opera Effect」(肥皂劇效果)。另外,不論播放的是 24 格、50 格還是 60 格影像,當使用「動態補插」功能,移動畫面總是無可避免出現像格數突然不足的情況,不過這問題在觀看較高幀率的影片(例如電視節目或演唱會 BD),補插畫格後的問題就沒有觀看電影時那般明顯,因此在這情況開啟「動態補插」(例如觀看運動賽事),仍算是可接受範圍,但如非必要也不建議使用。

「動態補插」功能是否使用一直存在頗大爭議,艾域個人是必定將之關上的。

「動態補插」功能是否使用一直存在頗大爭議,艾域個人是必定將之關上的。

The post 將電視畫質 300% 大提升 ! 艾域教你 Step by Step 調校 TV 全攻略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樂視發佈新一代 50 吋「超 4」電視,9.9mm 超薄賣 $2499 人民幣

$
0
0

樂視 LeEco 近日引起大風波,不過他們在北京的發佈會仍要如期舉行,我們編輯部 Edward 也有前往採訪,以下先簡單提供直播速報:

2016-04-20 15_01_51-Facebook

LeEco 今日發佈其第四代超級電視的新一員 – 全高清 50 吋螢幕的「超4 X50」,它將提供 9 路視角直播、首創多類桌面等功能。超 4 X50 機身金屬製、只有 9.9 mm 薄,分有 3 GB + 16 GB 的普通版及 3 GB + 32 GB 的 Pro 版,分別售 2499 人民幣及 2699 人民幣 (要留意之後港版售價可能稍有不同)。詳細情報可留意之後報導。

2016-04-20 14_58_55-(1) LeEco New product launch event LIVE

2016-04-20 14_59_58-(1) Facebook

2016-04-20 15_01_14-(1) Facebook

 

The post 樂視發佈新一代 50 吋「超 4」電視,9.9mm 超薄賣 $2499 人民幣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平玩平面熒幕 HDR!北京直擊 LeEco 發佈 X50 / X50 Pro

$
0
0

LeEco 之前的超級電視 4 系列(簡稱:超 4)已經先後推出了 Max65 Curved、X65 Curved、X55 Curved 3 款曲面電視,以及 Max70 及在今年 CES 發佈的 Max65 Blade 等型號。今日 LeEco 就在北京發佈了兩部平面熒幕及支援 HDR 的 X50 及 X50 Pro。究竟有什麼特點?現在就讓 Edward 為大家在北京直擊。

DSC08571

樂視首款平面電視支援 HDR

超 4 X50 Pro 是首款 LeEco 旗下採用平面熒幕及支援 HDR 畫面的智能電視,採用了高色域 50 吋 4K + 3D 熒幕,最特別是大家如果有興趣買 LeEco 的超級電視,終於有平面熒幕兼具 HDR 功能的選擇,如果大家用來睇 Netflix 的 HDR 劇或電影,理論上會有不錯的效果。在現場,LeEco 就展示了支援 HDR 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可見畫質確實有進步,暗位見到更多細位,而光位亦不會過度曝光。不過實際效果如何,真的要正式在香港發售,我們借得真機詳測後才知道了。

DSC08591

▲支援 HDR,用來播放有 HDR 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就算播放背光畫面太陽都不會有過度曝光的情況出現。

DSC08593

▲播放較黑畫面亦可見到更多細位,不過筆者身處較光環境,未能將實際見到的效果如實展示在大家眼前。

至於一般情況下,X50 Pro 的畫質算是不錯,細緻度頗高之餘,色彩亦不會過份誇張,初步睇落都算值得考慮。

DSC08586

▲4K 熒幕細緻度都幾高,連主角臉上鬍鬚都仔細見到。

DSC08587 DSC08599 DSC08604

▲色彩都算自然向,不會太誇張。

最薄 9.9mm 超薄機身設計

除了熒幕外,X50 Pro 亦延續了近年 LeEco 新電視的薄機身設計潮流,機身最薄部分只有 9.9mm,驟眼看其實與一部 iPhone 差不多;而它的邊框亦十分幼,Edward 的食指都比它的邊框粗,令它雖然擁有 50 吋熒幕,但機身卻十分慳位,十分適合寸金尺土的香港家居使用。加上它的流線型機座設計,放在客廳都毫不失禮。

DSC08583

▲機身超薄,與一部 iPhone 6s Plus 的機身厚度差不多。

DSC08574

▲邊框亦超幼,筆者的食指都比它粗!

DSC08576

▲電視座採用流線型設計,其實都幾型!

DSC08585 DSC08606

▲機頂同樣都設有 USB 插槽,方便接駁不同配件,例如:上面這情況就接駁了 webcam,可以用電視與親友進行視像通話。

DSC08579

▲機背仍然採用了金屬背板,亦印有 LeEco 的標誌。

harman/kardon 認證喇叭音色一般

此外,X50 Pro 亦內置了獲著名喇叭廠商 harman/kardon 認證的喇叭,筆者就測試了一下它的表現,發覺只屬一般:音量就十分足夠,但音質卻有點拆及散,只是一般電視機內置喇叭的貨色,建議注重音質的用家,還是用 HDMI ARC 或光纖輸出接駁更高質外置音響系統吧。

DSC08575

▲內置 harman/kardon 認證喇叭,但音色只屬一般般。

DSC08578

▲想要有較好音色,建議用 HDMI ARC 或光纖輸出音效至外置音響系統播放會較好。另外它亦設有 2 組 HDMI、1 組 USB 3.0 插槽等。

總結:想買平面 HDR 電視可考慮

至於規格方面,X50 Pro 就內建了 Mstar 6A938 處理器、3GB RAM、32GB 內置儲存空間及雙頻雙天線 802.11ac Wi-Fi + 藍牙 4.0 無線傳輸,配備尚算不錯,理論上播放 4K 內容應該問題不大。但由於 X50 Pro 尚未公佈售價,所以是否抵買,筆者就真的不得而知。不過以 LeEco 一向的定價策略,應該大約也是 4、5 千港元左右的售價,這價位要買到平面熒幕 + HDR 功能的機款,市場上可說是絕無僅有。如果預算有限但又想一嘗 HDR 畫面滋味的 wire 民,不妨考慮一下。

同場加映:平價 50 吋 X50

除了 X50 Pro 外,LeEco 今日同場亦推出了低階版的 X50。它在設計上比 X50 Pro 簡約之餘,熒幕解像度亦降至 1080p。不過它仍然支援 HDR 功能,而且售價都不算貴,3GB RAM + 16GB ROM 版只是 2,499 元人民幣,3GB RAM + 32GB ROM 版亦只是多兩舊水人仔,想平玩 HDR 絕對諗得過!

DSC08609

▲同場加映入門版的 X50。

DSC08615

▲與 X50 Pro 的分別除了熒幕只有 1080p 解像度外,電視腳亦改為較簡約的設計。

DSC08613

▲機身邊框亦沒有那麼金屬感,亦見到有螺絲。

售價:2,499 元人民幣(X50 3GB RAM + 16GB ROM;約 HK$2,997);2,699 元人民幣(X50 3GB RAM + 32GB ROM;約 HK$3,237);待定(X50 Pro)
查詢:LeEco(3956 6666)

The post 平玩平面熒幕 HDR!北京直擊 LeEco 發佈 X50 / X50 Pro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艾域評測 : 聲大紮實 B&O PLAY Beoplay A1 便攜藍牙喇叭

$
0
0

在香港一說起奢華級影音品牌,丹麥的 Bang & Olufsen(B&O)一定榜上有名,但隨著該品牌於 12 年帶來主攻便攜產品的副線品牌 B&O Play 之後,就徹底將貴族產品變得平民化。該品牌最新登場的便攜藍牙喇叭 Beoplay A1,定價僅為 $1,998,「身價」與市場上同類產品非常貼近,但造工卻毫不馬虎,並配備雙發聲單元及獨立 D 類功率放大器,單是輸出音量之大已經叫人驚喜。

B&OPlay_01

雙單元各由獨立 D 類放大器驅動

Beoplay A1 採用圓形設計,機身以陽極氧化鋁質面罩及特殊聚合物底座組合而成,帶來上乘質感之餘,亦可令機身可承受一般戶外使用的碰撞及磨損,大可放心外攜使用。雖然體積只大如手掌,但這款藍牙喇叭仍配備 3/4 吋絲膜半球體高音及 3.5 吋鋁質錐形全頻發聲單元,並各由 30W 的 D 類數碼放大器驅動,頻率響應達至 60Hz 至 24kHz 之餘,輸出音量更是「愈開愈有」,在寬廣的戶外環境中使用,音量仍然絕對地充裕,而 0.6kg 的重量,則算是便攜喇叭的可接收範圍。

B&OPlay_02

機面採用陽極氧化鋁質面罩。

B&OPlay_03

頂部設有皮製掛繩。

B&OPlay_04

底座以特殊聚合物製成,並用上 USB Type-C 充電,亦設有 3.5mm 輸入端子。

24 小時長氣播放 360 度免提通話

這款藍牙 4.2 規格藍牙喇叭,內置了 2200mAh 鋰離子可充電池,充電一次可在中等音量下作長達 24 小時的音樂播放,而充電端子就用上 USB Type-C 規格,在 5V-3A 電壓及電流下,只需 2.5 小時就可完成充電。與近期的藍牙喇叭一樣,Beoplay A1 亦支援藍牙免提通話及雙重連接立體聲輸出模式,前者的收音咪高峰設於機身左側邊緣位置,廠方號稱可作 360 度全方位清晰收音,用作配接智能手機使用亦不用擔心 miss call 或通話不清不楚了。

B&OPlay_05

右側設有電源開關及音量增減按鍵。

B&OPlay_06

左側則設有接聽來電、藍牙配接按鍵,與及免提通話咪高峰。

艾域:「爆得之餘,聲音亦唔拆,表現物超所值。」

艾域試以 Pioneer XDP-100R DAP 藍牙配接至 BeoPlay A1,再以《Moov》app 播放 Santana《Shake It》、《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16bit/44.1kHz FLAC 檔。正如前文所述,BeoPlay A1 的輸出音量著實非常充裕,當艾域已經覺得非常大聲之際,其實音量仍未調至 100%,十分「爆得」之餘,亦未有拆聲情況出現,低頻兼具量感及層次之餘,密集的鼓聲、電子琴等樂器聲之豐富度,以至人聲的清晰度都一樣令人滿意,聲音表現可謂物超所值。

B&OPlay_07

B&OPlay_08

試聽歌曲:Santana《Shake It》、《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16bit/44.1kHz FLAC 檔。

售價:$1,998

查詢:B&O(2336 0072)

The post 艾域評測 : 聲大紮實 B&O PLAY Beoplay A1 便攜藍牙喇叭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近 50 萬「鐳射光源」 4K HDR 投影機 Sony VPL-VW5000ES 艾域初步評測

$
0
0

如果有留意近年全球戲院最新動向,都會知道近年世界各地不少頂級戲院,例如 IMAX、Dolby Cinema 等,都開始提倡轉用鐳射(Laser)光源投影機,2令畫面有更充足的光度、更豐富忠實的顏色還原,甚至支援 HDR 高動態範圍顯示。雖則印象中尚未有香港戲院轉用鐳射光源投影機,但今日 Sony 就宣佈將於下月在港推出旗艦級 4K 投影機 VPL-VW5000ES,售價接近 50 萬。甚麼?50 萬?或許各位 Wire 民會覺得非常離地,但它卻是一款真正面向家庭影院的產品,究竟有何強橫之處?就讓艾域為各 unwire 讀者分享一下吧。

Sony_01

根本是專業戲院級投影機

雖則是家庭影院向,但 VPL-VW5000ES 外型上根本就與 Sony 的專業戲院級投影機沒有分別,而非以往的家用型號外觀,但其功能規格卻較專業投影機猶有過之,艾域個人亦相信此機根本有實力用於部分戲院的 VIP 影廳。VPL-VW5000ES 採用 0.74 吋 3 片式 SXRD 投影面板,原生解像度為 4,096 x 2,160,並支援顯示 4K/60p 及 HDR 高動態範圍訊號。該投影機最大賣點是用上鐳射二極管取代傳統燈泡作為投影光源,使用壽命可長達 20,000 小時(亮度衰退至 50%)之餘,更有著 5,000 流明特高白色及彩色投影亮度、快速起動,以及確保鏡頭和光學引擎完全密封防塵。

採用鐳射二極管光源,白色及彩色亮度達至 5,000 流明,而標準配置的鏡頭為 2.1 倍變焦鏡,提供垂直正負 80% 及水平正負 31% 鏡頭平移,亦可選配短投鏡頭。

採用鐳射二極管光源,白色及彩色亮度達至 5,000 流明,而標準配置的鏡頭為 2.1 倍變焦鏡,提供垂直正負 80% 及水平正負 31% 鏡頭平移,亦可選配短投鏡頭。

採用 0.74 吋三片式 SXRD 投影面板,原生解像度為 4,096 x 2,160。

採用 0.74 吋三片式 SXRD 投影面板,原生解像度為 4,096 x 2,160。

設有兩組 HDMI 輸入端子,支援 HDR、4K/60p、HDCP 2.2、8Bit YCbCr 4:4:4 或 12bit YCbCr 4:2:2 取樣訊號輸入。

設有兩組 HDMI 輸入端子,支援 HDR、4K/60p、HDCP 2.2、8Bit YCbCr 4:4:4 或 12bit YCbCr 4:2:2 取樣訊號輸入。

高亮度極寧靜投影

雖然擁有高達 5,000 流明的亮度,但由於 VPL-VW5000ES 用上單向前置入風及液體冷卻散熱系統,因此其運作時噪音亦只有 35dB,以高亮度投影機而言確實寧靜,現場實試時也幾乎聽不到運作噪音,絕對不會對環繞聲效造成壞影響。作為旗艦級投影機,此機原生支援覆蓋 DCI-P3 數碼影院聯盟色域標準,亦可讓用家選擇以 4K Ultra HD Blu-ray 對應之 BT.2020 色域輸出畫面,以呈現出更豐富仔細的顏色。

用上單向前置入風及液體冷卻散熱系統,運作時十分寧靜。

用上單向前置入風及液體冷卻散熱系統,運作時十分寧靜。

旗艦級投影機 Made in Japan 是常識吧。

旗艦級投影機 Made in Japan 是常識吧。

遙控器倒是與 Sony 其他家用投影機沒有太大分別。

遙控器倒是與 Sony 其他家用投影機沒有太大分別。

可選擇 DCI 及 BT.2020 色域顯示。

可選擇 DCI 及 BT.2020 色域顯示。

繼 VPL-VW520ES 之後,VPL-VW5000ES 是 Sony 第二款對應 HDR 顯示的 4K SXRD 投影機。

繼 VPL-VW520ES 之後,VPL-VW5000ES 是 Sony 第二款對應 HDR 顯示的 4K SXRD 投影機。

繼續搭載「色彩自動校正功能」,可以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即時測試當時畫面與原廠設定之間的誤差,並由投影機自動重新校準畫面。

繼續搭載「色彩自動校正功能」,可以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即時測試當時畫面與原廠設定之間的誤差,並由投影機自動重新校準畫面。

新增「Input Lag Reduction」功能,可在打機時降低畫面顯示與手掣指令之間的延遲。

新增「Input Lag Reduction」功能,可在打機時降低畫面顯示與手掣指令之間的延遲。

同場亦發佈全新全高清 SXRD 投影機 VPL-HW45ES,設有黑、白二色選擇,僅售 $17,000 相信是它最大賣點。

同場亦發佈全新全高清 SXRD 投影機 VPL-HW45ES,設有黑、白二色選擇,僅售 $17,000 相信是它最大賣點。

另外,去年 10 中發佈的入門級 4K SXRD 投影機 VPL-VW320ES,亦將會在 5 月下旬推出韌體更新,追加支援 HDR 顯示。

另外,去年 10 中發佈的入門級 4K SXRD 投影機 VPL-VW320ES,亦將會在 5 月下旬推出韌體更新,追加支援 HDR 顯示。

艾域:「觀看 4K Ultra HD Blu-ray,畫面清晰得令人感動。」

發佈會現場以 VPL-VW5000ES 配合 Samsung 4K Ultra HD Blu-ray 播放機 UBD-K8500,播放 Sony 自家製作的一段拉斯維加斯夜景 4K HDR 影片,以及《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4K UHD BD。前者這條 4K HDR 片段,艾域自己都看過不少次,而 VPL-VW5000ES 輸出的投影畫面黑位非常紮實,而受惠於 HDR 顯示,暗位及光位中的層次亦能細緻呈現。至於《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發佈會現場不能拍攝投影畫面),雖然投影機亮度高達 5,000 流明,但在現場觀看亦沒有絲毫刺眼感,但在輸出日光畫面時,卻又可呈現出足夠的陽光感,而畫面的清晰度及立體感也非常突出,當中一些男主角、老虎近鏡,絕對可以用上「纖毫畢現」去形容,實是無可挑剔的畫面。不過由於畫面實在太清晰的關係,《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中一些 CG 效果就難免看到箇中的「穿崩位」,這可能就是觀看超高清影像的代價吧。

Sony_13

售價:$468,000

查詢:Sony(2345 2966)

The post 近 50 萬「鐳射光源」 4K HDR 投影機 Sony VPL-VW5000ES 艾域初步評測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Philips 推出專業級 Android 錄音機

$
0
0

Philips 日前發表了一款由 Philip 奧地利分公司研發,採用 Android 系統的數碼錄音機 SpeechAir。外形上,SpeechAir 和一般智能手機非常相似,體積 127 x 62 x 15mm,重 116g,擁有一個 4 吋 WVGA Gorilla 強化玻璃屏幕,為了配合醫護專業人士的需要,SpeechAir 的機身具有防菌功能。

0429-1a

SpeechAir 使用 Android 4.4.2 系統,由一枚 Cortex-A9 1.6GHz 雙核處理器、1GB RAM 驅動,內置 16GB 儲存用作儲存錄音,亦可以儲存 500 萬像素相機拍攝的相片或短片,而鏡頭亦可以用作辨認 Barcode 條碼。用戶可以透過 802.11 a/b/g/n Wi-Fi、藍牙 4.0、microUSB 傳送檔案,SpeechAir 亦配備 3.5mm 耳機孔。

作為數碼錄音機,SpeechAir 有 360 度收音咪、定向收音咪和一個用作 VoIP 通話的 MEMS 咪高峰。內置 2,700mAh 電池,可以在 DISS QP 模式下連續錄音 12 小時,或備用 97 小時。Philips 還未公佈 SpeechAir 的售價。

來源:ndtv

The post Philips 推出專業級 Android 錄音機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2016 新電視技術 「4K HDR」:訊源種類 + 硬件 + 實試分享 全攻略

$
0
0

近期不少電視機都相繼支援 HDR(高動態範圍)影像顯示,但究竟怎樣才可以安坐家中,體驗這種嶄新影像技術的畫面呢?艾域特別「集結」兩個已在港推出支援 HDR 電視機之品牌 LG 及 Sony 的最新產品,實試電視機接收 HDR 訊號時的情況,從而深入了解及掌握如何欣賞 4K HDR 影像內容。


HDR_18

究竟甚麼是 HDR?

Hello 各位 unwire.hk 讀者們,如果你正打算買電視的話,必定要認識 HDR! 甚至是 HDR ? 它全寫為 High Dynamic Range 高動態範圍。HDR 其實在相機、智能手機已出現多年,至於影音則是近一兩年才開始成為熱話,並在去年開始有影視串流平台提供 HDR 內容。要在家庭影院中觀看到 HDR,除了訊源內容(包括串流平台的劇集或電影以及 4K UHD BD)需要以 HDR 拍攝或進行後期製作之外,顯示裝置(包括電視機或投影機)亦需要支援顯示 HDR 訊號,簡單理解就是訊源內容需要以 HDR 編碼,而顯示裝置則需要對應 HDR 解碼。

另外,支援顯示 HDR 的電視,其最光及最暗亮度必須較不支援 HDR 的電視更為優勝,亦即最光亮度更高,最暗亮度更低,也就是對比度數值更高。對應 HDR 的電視亦要支援 10-bit 甚至 12-bit 顏色深度(Color depth),以至 BT.2020 色域標準,更高的顏色深度可以令漸變色階變得更為精密順滑,減少色塊(Color banding)問題;至於 BT.2020 色域,則較傳統 BT.709 色域寬闊,從而能夠顯示更多色彩。

HDR_01

 

當下香港可以看到甚麼 HDR 內容?

相對於 4K,用上 HDR 製作的內容在香港就更加少見。現時在香港,Netflix 於月初正式開始提供 HDR 內容,首套劇集為第一季《馬可波羅》,到 8 月就將會增至 100 小時節目,至年底更會達至 150 小時,當中將包括 Marvel 捍衛者聯盟 4 大主角之獨立影集與及《Marvel’s The Defenders》系列,而其他支援 HDR 劇集及節目還包括《血脈》、《主廚的餐桌》等。Netflix 將會同時對應 Dolby Vision 及 HDR-10 兩種 HDR 格式,將視乎顯示裝置支援能力而自行選擇以哪一種格式輸出,串流頻寬要求為 25Mbps。在美國,串流平台 Walmart 的 VUDU 及 Amazon Prime Instant Video,亦已支援 HDR。

除了 Netflix 之外,在香港已有水貨發售的 4K Ultra HD Blu-ray 影碟,亦已搭載HDR 影像格式。雖則行貨 4K UHD BD 播放機尚未正式推出,但實際上 Samsung 及 Panasonic 已在美國、英格及日本推出過 4K UHD BD 播放機,若要購買水貨到港也並非不可能的任務。至於全港首張配備正體中文字幕之行貨 4K UHD BD,亦預定在 4 月中旬在港推出,它就是於戲院上映時大獲好評的《死侍:不死現身》。據了解該碟亦將會支援 HDR 格式,並配備 Dolby Atmos 物件導向環繞聲音效,並會以 4K UHD BD + BD 雙碟版開售,以「處子作」而言吸引力確實不少。

HDR_02

Netflix 已在港提供支援 HDR 顯示影片內容,首套 HDR 劇集為《馬可波羅》。

Netflix 已在港提供支援 HDR 顯示影片內容,首套 HDR 劇集為《馬可波羅》。

HDR_04

至於 4K Ultra HD Blu-ray,亦將會對應 HDR 影像。

至於 4K Ultra HD Blu-ray,亦將會對應 HDR 影像。

香港首張 4K UHD BD,將會是 5 月中推出之《死侍:不死現身》,將會配備正體中文字幕之餘,並會以 4K UHD BD + BD 雙碟裝發售。

香港首張 4K UHD BD,將會是 5 月中推出之《死侍:不死現身》,將會配備正體中文字幕之餘,並會以 4K UHD BD + BD 雙碟裝發售。

點樣先睇到 4K HDR?

先談 Netflix,只要你的電視機支援顯示 HDR 影像,並預載 Netflix TV 版本播放 app(可能需要更新 app 或系統韌件),就可觀看 HDR 版本 Netflix 劇集(如現時的《馬可波羅》)。如前文所述,以 HDR-10 還是 Dolby Vision 顯示,取決於電視機支援哪一種格式,像 LG 剛推出之 UH9500、UH8500 及 UH7700 系列電視,由於同時對應 Dolby Vision 及 HDR-10,因此在使用 Netflix 平台時,就會以 Dolby Vision 格式作 HDR 播放。

至於 4K UHD BD 方面,除了必須所有裝置都支援 HDCP 2.2,以達至 4K 解像度輸出之外,4K UHD BD 播放機及顯示裝置(如電視機或投影機)亦要支援 HDR,而線材則需為 High Speed HDMI 規格,以達至 18Gbps 的傳輸頻寬要求。

HDR_07

要欣賞 HDR 影像,首先你的電視機或投影機都必須表明支援 HDR 顯示,包括今次示範用的 LG UH9500,以及 Sony BRAVIA X9300D。

要欣賞 HDR 影像,首先你的電視機或投影機都必須表明支援 HDR 顯示,包括今次示範用的 LG UH9500,以及 Sony BRAVIA X9300D。

兩款受測電視均預載 Netflix 平台,只需將系統韌體及 Netflix app 更新至最新版本,就可播放 HDR 版本《馬可波羅》。(圖中的《馬可波羅:百眼》未對應 HDR。)

兩款受測電視均預載 Netflix 平台,只需將系統韌體及 Netflix app 更新至最新版本,就可播放 HDR 版本《馬可波羅》。(圖中的《馬可波羅:百眼》未對應 HDR。)

至於 4K UHD BD 方面,首先你當然要有一部支援播放 4K UHD BD 的播放機,例如今次使用的是 Samsung UBD-K8500。

至於 4K UHD BD 方面,首先你當然要有一部支援播放 4K UHD BD 的播放機,例如今次使用的是 Samsung UBD-K8500。

要應付傳輸 4K HDR 訊號,HDMI 線材亦必須為 High Speed 規格,今次使用的為 Metra Ethereal MHY 系列 HDMI。

要應付傳輸 4K HDR 訊號,HDMI 線材亦必須為 High Speed 規格,今次使用的為 Metra Ethereal MHY 系列 HDMI。

HDR_12

試播《毒裁者》(Sicario)美版 4K UHD BD,兩款電視機都會自動跳入 HDR 顯示模式,代表正顯示 HDR 影像。

試播《毒裁者》(Sicario)美版 4K UHD BD,兩款電視機都會自動跳入 HDR 顯示模式,代表正顯示 HDR 影像。

4K HDR 實際效果測試

Netflix 4K HDR 效果 @ Sony BRAVIA X9300D

艾域試以 Sony BRAVIA X9300D 的 Android TV 版《Netflix》app,與透過 Sasmung UBD-K8500 的預載《Netflix》app(透過此機暫未可輸出 HDR 影像),播放《馬可波羅》的同一段畫面。比較之下,可以發現以 HDR 顯示的畫面,黑位的紮實度、暗位及光位的層次分明度,均較非 HDR 畫面優勝,這正正是 HDR 的魅力所在。

HDR_14

《馬可波羅》HDR 4K UHD 畫面。

HDR_15

《馬可波羅》4K UHD 畫面。

4K UHD BD HDR 效果 @ LG UH9500

之後再以 LG UH9500 連接 Sasmung UBD-K8500,播放《毒裁者》(Sicario)美版 4K UHD BD,由於當下大部分 HDR 4K 電視均無法手動關閉 HDR 效果,因此無法比較同一 4K UHD BD 在同一電視輸出下,開啟及關閉 HDR 之間的效果分野。

從測試畫面中各位 unwire.hk 讀者們可以發現,在輸出光暗反差較大的畫面時,暗位如西裝紋理的層次仍然非常清晰,而光位亦不會有「爆光」問題,而電影尾段的一個廣角畫面,天空中雲層的層次十分分明,是以往非 HDR 畫面無法呈現得來的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艾域在家中已嘗試試看《毒裁者》(Sicario)美版 BD 增線成 4K 解像度的畫面,但首度看到原生 4K 解像度的 4K UHD BD,仍然可以用「感動」去形容其畫面表現,整體畫面清晰度以至細節的豐富度及紮實度,均是 BD 無法比擬的,可以說若果要體驗 4K 影像的真正實力,實體 4K UHD BD 仍是不二之選。

HDR_16

《毒裁者》4K UHD BD HDR 畫面。

HDR_17

《毒裁者》4K UHD BD HDR 畫面。

The post 2016 新電視技術 「4K HDR」:訊源種類 + 硬件 + 實試分享 全攻略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主打「買得起的視聽享受」 2016 香港影音博覽 6 月尖東開 Show!

$
0
0

若是熱愛影音及音響之 Wire 民,相信每年 8 月都會養成到會展一趟,參觀一年一度的香港高級視聽展。但今年的 6 月 10 日至 12 日,尖東富豪九龍酒店將會一連 3 日舉辦首屆香港影音博覽(Hong Kong Audio Visual Expo,HKAVE),展出產品橫跨家庭影院、發燒兩聲道、CAS、Streaming 串流以至個人 Head-Fi 音響,讓香港廣大影音及音響愛好者能夠一口氣體驗各式各樣優質器材。

hkave_01

展出產品以入門至中階為主  示範房面積貼地

每當艾域與身邊朋友講述自己是一個影音記者時,總會予人「嘩你玩的產品都係好貴好天價喎。」但其實在自己的影音朋友間總會笑言:「平有平玩、貴有貴玩,最緊要係覺得啱玩。」 而首屆香港影音博覽,亦會以「買得起的視聽享受」為主題,展出產品將以入門至中階佔多數,希望藉此打破影音以至音響是「有錢人玩意」的傳統觀念。場內合共設有 17 間獨立展示房間及 13 個銷售區域,除會有配合主題的產品展示及現場示範外,更會有部分產品屬亞洲首度展出。為著令器材示範更貼近現實環境,17 間獨立展示房間的面積將會貼近家居環境,令展示器材的實際表現更具參考價值。

hkave_02

▲ 入場人士將可獲贈《音響羅盤》一張,由本地著名錄音師 Raymond Lo 負責製作,百分百香港製造,內裡包含由主辦單位《Hi Fi 音響》主編劉志剛挑選的音樂選段,更會設有測試訊號、「煲機」訊號等校聲工具聲軌,集示範碟與工具碟於一身。

The post 主打「買得起的視聽享受」 2016 香港影音博覽 6 月尖東開 Show!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有線音樂變無線!靚聲過藍牙 Chromecast Audio 設定教學 + 開箱評測

$
0
0

昨日就為大家介紹過全新的 Chromecast 2 以及與第一代 Chromecast 在表現上的分別,今日就等 Edward 為各位 wire 民介紹番 Chromecast 家族的新成員:主攻接駁音響系統或喇叭的 Chromecast Audio 啦!

P1230900

Chromecast Audio 開箱直擊

 

在介紹 Chromecast Audio 的功能以及實試它的表現前,就讓筆者先同大家為主力接駁音響的 Chromecast Audio 開箱吧。

P1230909 P1230910

▲撕開封條後,就與 Chromecast 2 一樣可以見到安裝說明,因為筆者手上的是日版,所以安裝說明是日文來,如果大家購買的是港版,將會是英文來的。

P1230911

▲打開封蓋,就可以看到 Chromecast Audio 以及一條 3.5mm 耳機駁線了。

P1230912 P1230914

▲與 Chromecast 2 不一樣的是,Chromecast Audio 的 3.5mm 線是可以與 Chromecast Audio 本體分開的,而 Chromecast 2 的 HDMI 線就一定要連住 Chromecast 2 本身。

P1230916

▲在機身設計上,大家可以看到 Chromecast Audio(右)比 Chromecast 2(左)多了一條圓圈紋理,感覺就像以前的黑膠唱片般。當然兩者都有 Google 的標誌啦。

P1230913

▲看回包裝盒,大家揭開底層就看到供電 USB 線及火牛,同樣由於是日版所以只是兩腳插頭,如果大家買港版,應是與 Chromecast 2 的火牛及 USB 線一樣的(圖可看回 Chromecast 2 的開箱部分)。

Chromecast Audio 安裝步驟直擊

講完開箱,又等 Edward 為大家講講 Chromecast Audio 的安裝步驟啦。

DSC08873

▲Step 1:首先以 3.5mm 連接線將 Chromecast Audio 接駁喇叭的 Audio Input 插頭,同時要為 Chromecast Audio 供電,筆者試過用外置充電器都夠哂力。

DSC08875

▲Step 2:由於筆者是用 Bose 的 SoundLink Mini 喇叭測試,它設有藍牙或 AUX(音效輸入)端子,如果要用 Chromecast Audio 一邊,就要將頻道轉至 AUX。

Screenshot_2016-05-04-17-33-04 Screenshot_2016-05-04-17-33-08

 

▲Step 3:之後開啟 Google Cast 軟件,大家可以在「裝置」一欄看到你的 Chromecast Audio,此時點按兩次「設定」。

Screenshot_2016-05-04-17-33-27

▲Step 4:然後就會測試接駁了 Chromecast Audio 的喇叭是否能使用,如果大家點按「播放測試音效」後可以聽到聲音,就代表成功了,就可以進入下一步。

Screenshot_2016-05-04-15-52-30 Screenshot_2016-05-04-15-52-41

 

▲Step 5:之後與設定 Chromecast 2 一樣,要設定你的 Chromecast Audio 名稱及接駁哪個 Wi-Fi 熱點。

Screenshot_2016-05-04-17-35-12

▲Step 6:最後同樣點按「瀏覽可供投放的應用程式」,就大功告成了。

究竟 Chromecast Audio 有乜用?

去到這裡,在測試這個 Chromecast 新家族成員前,相信各位 wire 民都有一個疑問:其實 Chromecast / Chromecast 2 都一樣可以將音樂串流到電視播放,如果電視已接駁了音響系統,那麼用電視播不就好了嗎?Chromecast Audio 又有什麼用呢?現在就讓筆者為大家講講啦!

一)讓有線喇叭變無線

其實大家可能家中都有些靚聲而且已經用了多年,已經煲開了聲的有線喇叭,又或者已設定好的音響系統。好啦,問題來了:如果我的手機要播歌,又想用到這些有線喇叭或者音響系統,有什麼方法呢?當然大家會話:駁條 3.5mm 線咪得囉!無錯,確實可以咁做,但咁就限制了大家要將手機放在喇叭或音響系統旁邊,萬一要出房食飯或者去個廁所,就迫住要暫停音樂播放,確實無癮。

其實只要大家的有線喇叭或音響系統接駁了 Chromecast Audio 及進行了上述設定,只要大家的手機與 Chromecast Audio 接駁著的喇叭或音響系統接駁著同一個 Wi-Fi 熱點,就可以拿住手機周屋走都唔會影響到音樂播放,令大家行動自由之餘,都唔會影響到用靚喇叭或音響系統欣賞音樂的樂趣,係咪正先?

Teac_01

二)擴大藍牙喇叭傳送範圍

當然,大家可能會講:Hey!要無線播歌呀嘛!駁個藍牙喇叭咪得囉,比較好聲嘅都係千零二千蚊咋嘛,老子俾得起!無錯,藍牙喇叭確實可以令大家享受到無線播歌的自由及樂趣,但大家是否知道藍牙傳輸亦有其限制?首先在距離上,藍牙訊號可支援最多 100 米的直線傳輸,聽落好似好遠喎都!但其實都會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中間有否隔著牆(尤其是實心牆影響最大)或者門?有否其他無線設備干擾(舊式只支援 2.4GHz 頻段的 Wi-Fi 尤其明顯)?這些因素都會大大削弱藍牙傳輸的表現。

但如果你的藍牙喇叭設有 Audio In 插孔,只要接駁了 Chromecast Audio 並做好設定,它就不會再用藍牙接收手機訊號,而是用 Wi-Fi 網接收。尤其是 Chromecast Audio 可支援 802.11 b/g/n/ac 4 個制式以及 2.4GHz 和 5GHz 頻段,只要家中有支援 5GHz 頻段的 router,並用此網絡傳輸音效到喇叭播放,不但受干擾的機會大幅減低,而且範圍亦擴展至這個 Wi-Fi 熱點可以接收到的範圍,這樣藍牙喇叭的接收範圍就大大增加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大家的藍牙喇叭是採用內置電設計的話,只要用外置充電器為 Chromecast Audio 供電,即使外出野餐或者到朋友家中玩,都一樣可以隨時隨地無線聽靚歌,都咪話唔爽!

Naim_01

三)音量音質大大增強

在測試後,筆者還發現一個好處,就是接駁了 Chromecast Audio 的藍牙喇叭,在音量上似乎比只是用藍牙接駁手機時大大增加,筆者不太明白箇中因由,但估計是如果用藍牙接收音效,藍牙喇叭需要自身處理音效訊號,因此音量開到盡都較細,即使大家覺得夠聲,但開到最大音量音質都比較「拆」;但接駁了 Chromecast Audio 後,所有音效訊號處理都集中在 Chromecast Audio 內進行,完成處理後才單純傳輸數碼訊號到喇叭播放,喇叭本身不用處理太多數據,自然有更多「力水」集中於音樂播放上,音量自然更大了。而且即使筆者開至最大聲,都未覺有「拆」的情況,對音質上亦有較大的改善。

Chromecast Audio 有幾好?兩項實測話你知!

好了,知道 Chromecast Audio 理論上有幾好,那麼實際用落又是否真的如此?筆者就用兩個情況為大家測試一下吧!

場景一)真係擴大了接收範圍?

首先,筆者就使用了 Bose Soundlink Mini 藍牙喇叭,分別以藍牙及接駁 Chromecast Audio 後的 Wi-Fi 接收 LG G5 手機播放的 Spotify「極緻音質」音樂訊號。究竟出來的效果是如何呢?

從上述影片大家就可看到,兩次測試筆者均將 Bose Soundlink Mini 喇叭擺放在會議室相同位置,在藍牙測試中只是將手機放在相隔兩幅非實心牆的自己座位檯面(相隔大約 6 米左右),音樂播放已經呈現「窒下窒下」的情況,可見基本上一出房遠少少,藍牙傳輸已經「靠唔住」;相反在 Bose Soundlink Mini 接駁了 Chromecast Audio 後,即使行到距離起碼遠兩倍,而且直線隔著最少三幅非實心牆的 common area 檯面,音樂播放仍然十分流暢,音色與手機放在喇叭旁邊播放沒有分別。可見 Chromecast Audio 確實有助藍牙喇叭大大增強接收範圍,以及改善音色。

場景二)接駁光纖真係得?

好了,講完藍牙喇叭,有些 wire 民可能會話其實打算入手 Chromecast Audio,是希望接駁家中客廳的靚聲音響系統,方便在家中任何地方都可以聽到手機內的音樂。據 Chromecast Audio 資料顯示,它不但可支援以 3.5mm 線接駁喇叭,更支援以光纖線接駁音響系統,對靚聲有高要求的用家自然會選擇以光纖線接駁音響系統啦!但 Chromecast Audio 是否真的能支援光纖線接駁音響系統?又等 Edward 為大家實試一下啦!

IMG_0830 IMG_0831

▲筆者走到 AV 達人 Eric 的座位,借用他檯面的音響系統作出測試。用已接駁光纖線的 3.5mm 轉頭接駁 Chromecast Audio,當然無問題啦!

IMG_0833

▲這就是光纖轉 3.5mm 的轉頭,如果要接駁光纖線,大家一定要買番粒。

IMG_0832

▲這就是 Eric 檯頭的音響系統,接駁了 AKG 的耳機。音響系統上可準確顯示出播放音樂的 kHz 數,如果接駁 Chromecast Audio 後,以藍牙傳輸音樂到此音響系統,仍能準確顯示出音樂的 kHz 數兼成功播放,就代表可支援。

Screenshot_2016-04-29-18-23-00

▲首先試試 Daft Punk 的 Beyond,此音樂的格式為 FLAC 24 bits 88.2 kHz。

IMG_0836

▲當開始播放音樂時,音響系統能準備顯示出音樂的 kHz 數為 88.2,與音樂檔本身的資料吻合,音樂亦能像一般情況播放,音質亦沒有影響,第一回合是成功的。

Screenshot_2016-04-29-18-21-59

▲好了,再試另一首!這首歌是 Muse 的 Dead Inside,格式為 AIFF 24 bits 96kHz。

IMG_0834

▲系統又再一次能準備辨識出音樂的 kHz 數為 96,亦同樣能正常播放,在第二回合都完全通過,證明用光纖線接駁 Chromecast Audio 與音響系統,無線接收手機內的音樂進行播放,是完全無問題的。

總結:唔洗花錢買多套喇叭 / 音響系統先有無線自由囉!

其實在 Chromecast Audio 推出前,筆者曾經有想過入手番隻靚聲藍牙喇叭,等放假在家中可以可以悠閒地聽著音樂休息下。但經過今次測試後,Edward 覺得 Chromecast Audio 確實是十分好的入手 gadget,因為它可以將筆者煲了數年,之前只是用來接駁檯面電腦的有線喇叭變為無線,可說是為舊喇叭或音響系統賦與新生命一樣,令筆者省回千幾兩千元,仍能享受到無線聽歌的樂趣。如果大家也想享有筆者這種聽歌自由,Chromecast Audio 確實是值得入手之物。

售價:$349
查詢:Google

The post 有線音樂變無線!靚聲過藍牙 Chromecast Audio 設定教學 + 開箱評測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超低價玩法全面 ! AURALiC ARIES MINI 串流音樂播放器評測

$
0
0

隨著 CAS 的興起,近年不少音響品牌都有推出串流音樂播放器(Music Streamer),當中就包括 AURALiC 這個於 08 年成立的中國品牌。AURALiC 於去年德國慕尼黑 Hi-End 音響展中,發表全新入門級串流音樂播放器 Aries Mini,在早前亦正式在香港開售,由於身價僅為 3 千餘元,以 Streamer 而言確實是非常吸引的價錢,但功能上卻可謂應有盡有,因此甫推出就在本地音響界引起一陣搶購熱潮,不少玩家都爭相購入親身體驗,究竟此機有幾好玩?就讓艾域為 Wire 民拆解一下吧。

AURALiC_01

內置 DAC 兼 RCA 模擬輸出  駁 Amp 即聽

作為 Aries 系列中最入門型號,Aries Mini 定價僅為 $3,499,但卻有著該系列高階型號所沒有的功能:內置雙 DAC 及 RCA 模擬單端輸出。Aries Mini 搭載一對備受好評的 DAC 晶片 ESS Sabre ES9018K2M,最高支援 32bit/384kHz PCM 及 11.2MHz DSD(DSD256) 訊號解碼,再透過 RCA(紅白)模擬輸出。由於配備模擬輸出,因此用戶只需配合兩聲道擴音機、主動式喇叭甚至微型音響組合,就可輕鬆享受串流音樂。

機身只約如手掌般大,機身按鍵預設為音量增減及播放/暫停,亦可設定為選擇曲目及靜音。

機身只約如手掌般大,機身按鍵預設為音量增減及播放/暫停,亦可設定為選擇曲目及靜音。

機背設有 RCA Audio、同軸、光纖、USB Type A 輸出及輸入端子,並可有線連接 Gigabit 寬頻網絡,無線 Wi-Fi 則支援 2.4G 及 5G 雙頻。

機背設有 RCA Audio、同軸、光纖、USB Type A 輸出及輸入端子,並可有線連接 Gigabit 寬頻網絡,無線 Wi-Fi 則支援 2.4G 及 5G 雙頻。

USB 可直駁 DAC 解碼

除模擬輸出之外,Aries Mini 還設有同軸、光纖及 USB Type A 數碼輸出,後者更可直接接駁各式各樣座檯甚至便攜 USB DAC 串流播放音樂,最高支援輸出 32bit/384kHz PCM 及 11.2MHz DSD 訊號。至於光纖及同軸輸出,最高則支援 24bit/192kHz PCM 及 2.8MHz DSD。為進一步方便用戶,Aries Mini 亦同時對應藍牙 4.0 及 AirPlay 無線串流歌曲播放,與及收聽網絡電台,與及 Tidal、Qobuz 和 WiMP CD 級無損串流平台。

AURALiC_04

透過 USB Type A 輸出,可直接連接 USB DAC,串流播放歌曲,最高支援輸出 32bit/384kHz PCM 及 11.2MHz DSD 訊號。

透過 USB Type A 輸出,可直接連接 USB DAC,串流播放歌曲,最高支援輸出 32bit/384kHz PCM 及 11.2MHz DSD 訊號。

加裝硬碟變 Music Server

Aries Mini 除可串流播放 NAS 或共享音樂伺服器內的數碼音樂檔案之外,更可以加裝 2.5 吋 SATA 硬碟或 SSD,除可直接播放內裡儲存的歌曲外,透過該品牌的 Lightning Server 軟件,亦可令它搖身一變成為 UPnP 音樂伺服器。要將歌曲複製至 Aries Mini 的硬碟,除可透過機身的 USB 輸入端子,將 USB 儲存裝置的所有歌曲導入之外,亦可使用電腦透過網絡傳輸歌曲至 Aries Mini,方便程度與一般 NAS 無大分別。

加裝 2.5 吋 SATA 硬碟或 SSD,Aries Mini 就可透過 Lightning Server 軟件,共享硬碟內的歌曲,讓其他串流音樂播放器播放。

加裝 2.5 吋 SATA 硬碟或 SSD,Aries Mini 就可透過 Lightning Server 軟件,共享硬碟內的歌曲,讓其他串流音樂播放器播放。

用戶可透過機身的 USB Type A 輸入端子或者寬頻網絡,將歌曲「導入」至安裝在 Aries Mini 的硬碟之中。

用戶可透過機身的 USB Type A 輸入端子或者寬頻網絡,將歌曲「導入」至安裝在 Aries Mini 的硬碟之中。

專屬操控 App 好用易上手

普羅音響玩家十分重視串流音樂播放器的操控 App,而 AURALiC 亦特別炮製《Lightning DS》iOS app,除可用於 Aries Mini,亦對應其他 AURALiC 的其他型號。透過該操控 App,用戶既可自行選擇要串流播放的音樂伺服器,也可手動調校顯示的封面尺寸、歌曲排列方式及文字資訊的顯示方式,並設有正體中文顯示,整體介面設計簡約美觀之餘,亦十分易於上手,確實值得一讚。

AURALiC_08

所有初始設定及操控,都需要透過免費下載的《Lightning DS》iOS app 進行,該 App 亦有 Android 測試版可供下載。

AURALiC_09

AURALiC 亦有為 Aries Mini 持續提供 OTA 系統韌體更新。

AURALiC_10

App 介面設有英文、德文、正體中文及簡體中文顯示。

AURALiC_11

可自行啟用 AirPlay 及藍牙無線串流接收功能。

AURALiC_12

App 內提供圖中 4 種 DAC Filter 模式,提供不同的聽感。

AURALiC_13

AURALiC_14

可以自行設定每行顯示 3 至 7 個專輯封面

AURALiC_15

而專輯資訊的文字對齊方式,亦可自行設定。

AURALiC_16

專輯排序可由 A 至 Z 或由 Z 至 A。

AURALiC_17

可直接登入使用 Tidal、Qobuz 和 WiMP 3 大 CD 級(16bit/44.1kHz)無損串流音樂平台。

艾域:「音樂感濃,聲音厚實圓潤。」

艾域自己使用中的 Denon AVR-X3200W 擴音機,亦支援網絡音樂串流播放,因此艾域就用它與 Aries Mini 作聲音表現比較,測試時兩者均以 RCA 輸出連接至 AudioLab M-PWR 擴音機,並驅動 Q Acoustic Concept 20 書架喇叭。嘗試串流播放 Pharell Williams 之《Happy》24bit/44.1kHz FLAC 音樂檔,感覺 Aries Mini 在動態、音樂感上都較為優勝,聲音輸出厚實圓潤,取向亦較為溫暖耐聽,以其如斯相宜的「身價」,卻有著討好的聲音表現及多元化的玩法,Aries Mini 著實物超所值。

IMG_0257

售價:$ 3,499

查詢:HiViHK(3902 3606)

The post 超低價玩法全面 ! AURALiC ARIES MINI 串流音樂播放器評測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CES Asia 2016 上海直擊 Philips Dolby Atmos Soundbar B8 現真身

$
0
0

第二屆 CES Asia,再次於上海國際博覽中心(SNIEC)舉行。與上一屆比較,今屆除了有更多國際著名品牌參與之外,展館亦由上屆的兩個倍增至 4 個,當中手執 Philips 家庭娛樂產品、Onkyo 耳機及無線喇叭之品牌 Gibson Brands 也有參展,並展出於年初美國 CES 發佈、已落實正式型號的 Philips Fidelio Dolby Atmos SoundBar 系統 B8。

Gibson_01

一支喇叭攪掂全景聲 Philips Fidelio B8

現時市場上支援 Dolby Atmos 的 SoundBar 系統,就只有萬元級的 Yamaha YSP-5600。至於將會緊隨 YSP-5600 步伐的 Philips Fidelio B8,在外觀上就與該品牌的 SoundBar 產品沒有太大分別,但卻已內置了 18 組發聲單元,當中左右兩邊就各自設有 3 個高頻及兩個中頻單元,透過天花板反射方式輸出高空聲效,配合該品牌的 Ambisound 技術及無線超低音喇叭,就可以簡單營造出 5.1.2 配置的 Dolby Atmos 音效。除 B8 之外,現場亦有展示一套超的式的 SoundBar 系統 Fidelio B1,主喇叭長度約只是 11 吋 MacBook Air 的長度,但仍設有 1 入 1 出 HDMI、USB 及光纖等標準接駁端子,配合採用窄身設計的無線超低音喇叭,讓「蝸居友」都一樣可以享受到環繞聲效果。

Gibson_02

Philips Fidelio B8 SoundBar 系統,支援 5.1.2 Dolby Atmos 音效輸出。

Gibson_03

左右兩邊就各自設有 3 個高頻及兩個中頻向上發聲單元,透過天花板反射原理營造高空音效。

Gibson_04

標明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

Gibson_05

設有 2 入 1 出 HDMI 端子。

Gibson_06

同場展出的 SoundBar 系統 Fidelio B1,主喇叭十分的式,而無線超低音喇叭亦相應用上平面窄身設計,方便用戶擺放。

Gibson_07

主喇叭總長度只約是一對手掌的總和,能夠輕易放在薄屏電視前方。

Gibson_08

但仍設有 1 入 1 出 HDMI、USB、光纖及 3.5mm mini jack 輸入等接駁端子。

Gibson_09

支援 aptX 藍牙無線串流、Dolby Digital 及 DTS Digital Surround 解碼。

舊瓶裝新酒 Gibson Les Paul 空心電結他 & 主動式鑑聽喇叭

除 Philips 之外,Gibson Brands 在今屆 CES Asia 中,亦展示了自家品牌經典代表作 Les Paul 系列的全新空心電結他及主動式鑑聽喇叭。兩款產品都用上 Les Paul 系列獨特的楓木面板設計,當中空心電結他雖然拿上手質感仍然紮實,卻已較「元祖」Les Paul 結他大幅減輕,既方便結他手攜帶之外,聲音取向亦較適合用作表演藍調、爵士樂曲。至於 Les Paul Reference Monitors 主動式鑑聽喇叭則設有大(Les Paul 8)、中(Les Paul 6)、小(Les Paul 4) 3 款型號,均採用二路雙單元設計,於美國開發及設計、中國生產,今次展示的為中尺寸,設有 XLR 平衡及 RCA 非平衡輸入端子,以及正負 4 dB 的 Bass 和 Treble EQ 調校,單一個售價為 799 美金。

Gibson_10

同場 Gibson 就展出 Les Paul 系列的空心電結他,較傳統實心型號輕巧得多。

Gibson_11

另一 Les Paul 系列的產品,就是圖中之 Les Paul 6 Reference Monitor 主動式鑑聽喇叭。

Gibson_13

設有 XLR 平衡及 RCA 非平衡輸入端子,以及正負 4 dB 的 Bass 和 Treble EQ 調校。

Gibson_14

此喇叭為內置擴音線路的主動式設計,於美國設計及開發、中國生產。

The post CES Asia 2016 上海直擊 Philips Dolby Atmos Soundbar B8 現真身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CES Asia 2016 上海直擊 繼續展示 WISA 全無線家庭影院 Klipsch 力谷無線喇叭

$
0
0

與 Gibson Brands 一樣,連續兩年參展 CES Asia 的 Voox International,現時旗下擁有多個著名影音品牌,包括剛在港推出 AR-M20 DAP 的 Acoustic Research、丹麥喇叭品牌 Jamo,與及場內主打、在香港亦有不少支持者的 Klipsch。與去年一樣,Klispch 再度展示全線採用 WiSA(Wireless Speaker & Audio) 技術的 Reference Premiere(RP)系列無線家庭影院喇叭。

Klipsch_01

無需拉線 插電就用得

Klipsch 是繼貴族品牌 B&O 之後,另一個品牌推出採用 WiSA 技術的喇叭產品,而 Klipsch 將之命名為 HD Wireless。RP 系列共設有座地喇叭 RP-440WF、中置喇叭 RP-440WC、書架喇叭 RP-140WM 及超低音喇叭 RP-110WSW 4 款型號,與及該系統的核心 HD Control Center RP-HUB1。

RP 系列全線喇叭都只設有一個電源插頭,用戶只需將 RP-HUB1 及喇叭擺放在適當的位置再接上電源,接駁就告完成。之後用戶就只需按動喇叭背面的設定鍵,指定該喇叭為哪個聲道,再將 RP-HUB1 以 HDMI 連接顯示器,完成介面顯示的相關設定步驟,即可開始使用。Klipsch RP 系列所有喇叭的每一個單元,都會由專屬擴音線路驅動,因此無需另接擴音機,而音效訊號則會以 5GHz 頻段作無線無損傳輸,以防受到干擾,而訊號取樣率最高可達 24bit/96kHz,並會提供終生韌體更新。

即場展示以 RP-440WF、RP-440WC 及 RP-110WSW 組合而成的 WiSA 5.1 環繞聲系統,與及 Dolby Atmos 專用座地喇叭 RP-280FA。

即場展示以 RP-440WF、RP-440WC 及 RP-110WSW 組合而成的 WiSA 5.1 環繞聲系統,與及 Dolby Atmos 專用座地喇叭 RP-280FA。

全線 RP 系列主聲道喇叭背面,都只設有電源線及喇叭聲道設定按鍵。

全線 RP 系列主聲道喇叭背面,都只設有電源線及喇叭聲道設定按鍵。

標明採用 WiSA 無線無損音效傳輸技術。

標明採用 WiSA 無線無損音效傳輸技術。

HD Control Center RP-HUB1 則設有 4 入 1 出 HDMI 端子,當中 1 組輸入及輸出為 HDMI 2.0 規格,支援傳輸 4K 訊號並對應 HDCP 2.2,內置音效解碼則包括 PCM、Dolby Digital Plus、DTS 及藍牙 aptX。

HD Control Center RP-HUB1 則設有 4 入 1 出 HDMI 端子,當中 1 組輸入及輸出為 HDMI 2.0 規格,支援傳輸 4K 訊號並對應 HDCP 2.2,內置音效解碼則包括 PCM、Dolby Digital Plus、DTS 及藍牙 aptX。

同場還展示全新主動式書架喇叭 R-15PM,採用 1 吋鋁振膜 90° x 90° Tractrix 號角高音及 5.25 吋銅製低音單元,右聲道主喇叭設有光纖之餘亦配備 USB Type B 輸入,亦內置 Phono 前級放大器,可直接連接黑膠唱盤使用。

同場還展示全新主動式書架喇叭 R-15PM,採用 1 吋鋁振膜 90° x 90° Tractrix 號角高音及 5.25 吋銅製低音單元,右聲道主喇叭設有光纖之餘亦配備 USB Type B 輸入,亦內置 Phono 前級放大器,可直接連接黑膠唱盤使用。

至於 Acoustic Research 則主力展示旗艦 DAP M2 。

至於 Acoustic Research 則主力展示旗艦 DAP M2 。

The post CES Asia 2016 上海直擊 繼續展示 WISA 全無線家庭影院 Klipsch 力谷無線喇叭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怪獸線」走到「怪獸耳機」 再來就是「怪獸喇叭」!Monster 亞太區業務總監專訪

$
0
0

一連 3 日於上海舉行的 CES Asia 2016 正式曲終人散,一步入第一個 N1 展館中,首先迎來的就包括了 Monster 這個美國潮流音響品牌。雖然 Monster 在今屆 CES Asia 的展區,未必及在「地頭」美國 CES 時般壯觀,但卻絕對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更不乏在 CES 時尚未曝光之作。究竟在未來 Monster 有何新動向,場內又有何曝目產品?就讓 Monster 亞太區業務總監方仕敬(Robert)為各位 Wire 民現身說法吧。

Monster_01

發展方向毫不飄忽 就是「音響」

在問及 Monster 未來的發展方向,Robert 表示:「由 79 年推出音響線材,到 08 年有感年輕人聽隨身聽愈來愈多,因而決定推出耳機產品,再到去年開始涉足喇叭產品,Monster 的發展方向其實絕不飄忽,一路走來都是做音響。」他續表示,不論是線材、耳機還是喇叭,Monster 都會希望將多年累積的音響技術及經驗,以時尚外型作保裝,去吸引年輕人接觸音響。

Monster 亞太局業務總監方仕敬(Robert)表示,雖然 Monster 由最初的線材,到 08 年推出耳機,再到去年帶來喇叭產品,但發展方向從不含糊,一直就是「音響」。

Monster 亞太區業務總監方仕敬(Robert)表示,雖然 Monster 由最初的線材,到 08 年推出耳機,再到去年帶來喇叭產品,但發展方向從不含糊,一直就是「音響」。

耳機喇叭「五五開」 迎合「分享」文化

Robert 指出 Monster 於去年推出喇叭產品,但當時仍以耳機作為主力產品,約 80% 均為耳機,但來到今年,耳機與喇叭已經是和佔一半,為何會有這種改變?「有見隨著智能手機及社交網絡普及,人們都愛與朋友分享一舉一動,而 Monster 去年開始推出喇叭產品,也正是希望享受音樂,可以由耳機的『個人化』變成透過喇叭『與人分享』。」他又表示,Monster 去年除推出各款藍牙喇叭之外,更帶來支援 Multiroom 功能的 SoundStage 串流喇叭系統,而今年則會著眼於戶外喇叭,推出不同種類的產品,令喇叭的使用環境不再有所局限。

Robert 透露,Monster 今年推出的喇叭及耳機產品,已經是五五之比。

Robert 透露,Monster 今年推出的喇叭及耳機產品,已經是五五之比。

產品定位分明  以特定消費群為目標

Monster 在香港剛剛推出 SuperStar Blaster 大型多功能外攜喇叭,與當下便攜喇叭愈趨小巧可謂背道而馳,彷如重現出七八十年代大熱的 Boombox。對此,Robert 表示:「由於我們認為當下的便攜喇叭著重便攜性,但戶外使用時難免不能獲得足夠的音量及理想的音質,因此我們在今年決定推出 Blaster 這款喇叭,照顧希望在燒烤、跳舞等戶外活動時,追求更充裕的音量及質素之消費者的需要。」另外,Robert 亦指 Monster 的耳機也是以特定消費群度身訂造為目標,例如專為男性及女性而設的 Elements 及 DiamondZ 系列、與電競高手 Jonathan Fatality Wendel 合作炮製的 Fatal1ty 耳筒系列,以及力谷的多款運動用耳機,都不是「一機走天涯」之作,但卻希望藉著分明的產品定位去吸引消費者。

CES Asia 2016 Monster 矚目產品直擊

正如 Robert 所言,Monster 在今屆 CES Asia 中展出的產品十分全面,究竟有何重點?就讓艾域在此為大家深入拆解一下吧。

已在港推出的 SuperStar Blaster 喇叭,採用名為「V-Sound」的 V 形機身設計,有助聲音擴散,並加入底置式低音單元、對應 NFC 藍牙近場配接及 IPX5 防濺水機身。

已在港推出的 SuperStar Blaster 喇叭,採用名為「V-Sound」的 V 形機身設計,有助聲音擴散,並加入底置式低音單元、對應 NFC 藍牙近場配接及 IPX5 防濺水機身。

談到戶外大型喇叭,Monster 亦將會在港引入 Rockin’ 系列,包括 Roller Mini 及 Rambler 等產品。

談到戶外大型喇叭,Monster 亦將會在港引入 Rockin’ 系列,包括 Roller Mini 及 Rambler 等產品。

Rockin’ 系列有齊拉桿及輪子,並且支援藍牙連接及 IPX4 防水濺機身,方便外攜。

Rockin’ 系列有齊拉桿及輪子,並且支援藍牙連接及 IPX4 防水濺機身,方便外攜。

至於去年推出的 SoundStage Multiroom 串流喇叭,在會場亦劃出一間獨立房間作示範。

至於去年推出的 SoundStage Multiroom 串流喇叭,在會場亦劃出一間獨立房間作示範。

耳機方面,專為女性而設的 DiamondZ 系列,將會第四季推出真無線藍牙耳機 DiamondZ True Wireless,繼續用上鑽石型設計,並對應 aptX 藍牙解碼。

耳機方面,專為女性而設的 DiamondZ 系列,將會第四季推出真無線藍牙耳機 DiamondZ True Wireless,繼續用上鑽石型設計,並對應 aptX 藍牙解碼。

Monster_09

與 C 朗拿度聯乘之 ROC Live Life Loud 系列,亦將會加推藍牙無線頭戴式型號 ROC Sport Freedom 及藍牙背浮式喇叭 ROC Sport BackFloat,黑金外型一貫「C 朗」的搶眼喜好。

與 C 朗拿度聯乘之 ROC Live Life Loud 系列,亦將會加推藍牙無線頭戴式型號 ROC Sport Freedom 及藍牙背浮式喇叭 ROC Sport BackFloat,黑金外型一貫「C 朗」的搶眼喜好。

至於為電競名人 Fatal1ty 炮製的同名系列,共設有 FXM100(右)及 FXM200(左)兩款型號,機身十分輕巧,當中 FXM200 用上真皮耳墊加強舒適度。

至於為電競名人 Fatal1ty 炮製的同名系列,共設有 FXM100(右)及 FXM200(左)兩款型號,機身十分輕巧,當中 FXM200 用上真皮耳墊加強舒適度。

至於 Elements 系列則主攻男性市場,提供金、玫瑰金、銀、黑及石板黑 5 種顏色選擇,型號則包括罩耳式、貼耳式耳筒、入耳式耳機及背浮式便攜喇叭,均支援藍牙無線連接,而耳機型號則對應 aptX 解碼。

至於 Elements 系列則主攻男性市場,提供金、玫瑰金、銀、黑及石板黑 5 種顏色選擇,型號則包括罩耳式、貼耳式耳筒、入耳式耳機及背浮式便攜喇叭,均支援藍牙無線連接,而耳機型號則對應 aptX 解碼。

罩耳式型號的 USB 更支援播放 Hi-Res Audio 音樂訊號。

罩耳式型號的 USB 更支援播放 Hi-Res Audio 音樂訊號。

入門系列 ClarityHD 也將會追加藍牙無線入耳式耳機及貼耳式耳筒型號。

入門系列 ClarityHD 也將會追加藍牙無線入耳式耳機及貼耳式耳筒型號。

Monster 總裁李美聖亦有親臨上海,到訪 Monster 展區。

Monster 總裁李美聖亦有親臨上海,到訪 Monster 展區。

與美國 CES 一樣,Monster 在今屆 CES Asia 也有安排不同的音樂表演,猶如將在美國的展區搬到上海。

與美國 CES 一樣,Monster 在今屆 CES Asia 也有安排不同的音樂表演,猶如將在美國的展區搬到上海。

The post 「怪獸線」走到「怪獸耳機」 再來就是「怪獸喇叭」!Monster 亞太區業務總監專訪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樂視 5.19 推超級影視.體育日 球迷/戲迷/劇迷變「樂迷」的7個理由

$
0
0

隨著不斷力爭各式各樣影視內容的播放權之後,中國品牌樂視 LeEco 已成為香港 OTT 收費電視節目供應商的一股重要勢力!在今個星期四(5月19日)中午 12 時,該品牌將會舉行「超級影視‧體育日」,為旗下「超級影視會員套餐」、「英超狂睇組合」及「超級體育組合」推出 6 大優惠組合,當日成功購入任何組合,均有不同硬件附送,再加上以下 7 個理由,不論你是球迷、戲迷還是電視劇迷,要變身成「樂迷」也是「大條道理」吧。

LeEco_09

理由一:一個會籍 多屏欣賞夠方便

樂視現時的3大重點硬件,包括有智能電視、智能手機及多媒體電視盒子,而她亦一直強調「軟硬合一」,推出硬件之餘,亦有相配合的軟件內容。若果你將會或者已經是一名忠實「樂迷」,同時擁有智能電視/電視盒子及智能手機,你就只需要登記一個會員帳戶,就可享用該品牌的 Cross-Device 多屏欣賞服務,在家中追看中的劇集或電影,亦可在手機中無縫續播,真正做到去到邊、播到邊,確實是十分體貼及用戶為本的功能。在 5 月 19 日舉行的「超級影視‧體育日」,購入「超級影視會員套餐」3年會籍,就即可同時獲贈 Le1s 智能手機及樂視盒子 4K 標準版,盡享樂視多屏欣賞的優勢。

LeEco_02

LeEco_03

登記一個樂視帳號之後,不論是超級電視、智能手機還是電視盒子,都可登錄同一帳戶,實行屋外屋內多屏欣賞。

理由二:片種多元化 總內容已超三萬四千小時

登陸香港尚未夠一年,但樂視提供的影視內容卻是大幅度增加,而內容選擇亦愈來愈多元化。直至現時為止,樂視平台上提供的影視內容已經超過 34,000 小時,涵蓋中韓台跟播劇、歐美電影及電視劇集、迪士尼動畫及電影,以至專為小眾市場如文青、親子及動漫迷而設的節目,例如早前與 HKIFF 合作,於樂視平台上播放接近 40 套電影節電影播放,與及早前增設的 THRILL 360獨家驚慄電影頻道,好此道者必定「嚇個飽」。另外,樂視更會定期直播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並為不同電影大師如希治閣、活地阿倫、昆倫塔倫天奴舉行經典電影專題,讓忠實戲迷可以透過樂視平台重溫他們的經典電影。

LeEco_04

除了樂視自製節目之外,現時樂視平台已設有歐美、日韓等大熱電視劇集及電影可供觀看。

LeEco_05

LeEco_06

當中更不乏演唱會、音樂節目及日本動畫。

理由三:香港本地設 CDN 加強流暢度

作為 OTT 平台,最重要的一定是影片之播放穩定度。為確保播放流暢,樂視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佈置多達 600 個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內容傳遞網路)節點,自動尋找距離用家最接近的快取伺服器去傳送內容,改善內容存取速度,確實播放穩定之餘,亦可縮短緩沖時間。

LeEco_07

在香港亦設有 CDN 網絡,加強存取影視內容的速度及穩定性。

理由四:設香港人最愛「星爺」輪播台

「星爺」周星馳的經典電影,香港人可謂熟悉得連戲中的每一句台詞也能娓娓道來,但卻又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想重溫一下。樂視香港就特設全港首條周星馳電影系列輪播頻道,想無限 Loop 星爺的《家有囍事》、《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大內密探零零發》、《國產凌凌漆》,樂視周星馳輪播台就幫到你了。

LeEco_08

樂視早前增設周星馳輪播頻道,不斷播放「星爺」的經典電影。

LeEco_09

以後突然想睇《唐伯虎點秋香》或者《大內密探零零發》,樂視都可以幫到你了。

理由五:預載超過 1,600 小時 4K 超高清片源

當下 4K 電視機已成市場主流,而樂視亦已有多款不同尺寸的 4K 超高清超級電視可供選購。但若想要將 4K 電視的實力發揮至極,沒有真‧4K 影片當然是「沒轍」啦。但平時想睇 4K 超高清影片,從網上下載就難免要面對無 Source、無 Seed 的問題,就算有都因為容量大而下載需時,難免叫人心急如焚。為讓用戶搶先體驗 4K 超高清的超精密畫面,樂視影視平台現時已預載超過1,600 小時 4K 片段,除了電視劇、音樂節目、紀錄片之外,早前更為李小龍經典作品作 4K 數碼修複,讓這位截拳道創始人的電影,可在樂視平台中以最清晰的畫面重現並傳承。

LeEco_10

樂視有超過一半超級電視均為 4K 超高清電視,於平台上提供 4K 內容可謂自然不過。

LeEco_11

李小龍一系列經典電影,亦已作 4K 數碼修複並於樂視平台上架。

理由六:輪播台輕鬆無痛收看

雖說 OTT 隨時點播方便非常,但樂視深明香港人對傳統免費電視台預先排好播放節目的模式已經十分熟悉,為迎合香港人的觀賞習慣,因此就持續加入輪播頻道,現時已超過 50 條,除了上文提及的周星馳,現時樂視平台還設有如日劇、韓劇、港產動作、港產愛情、港產喜劇等自家輪播頻道,以至 RTL CBS Entertainment HD、Dreamworks、Life Inspired 及 DBC TV1 等直播頻道。假若你一時三刻未想到自己想點播哪些節目,就選看樂視平台上各式各樣的輪播頻道吧。

LeEco_12

樂視的輪播頻道現時已超過 50 條,日劇、韓劇、台劇、4K 電影、港產片各設專屬頻播頻道。

LeEco_13

荷里活著名動畫電影公司「夢工場」,其輪播頻道亦已登陸樂視平台。

理由七:會員著數每月推出

看到這裡仍未感滿意?樂視香港每月都會為「樂迷」會員帶來不同的「大激賞」著數。計有之前為超級影視會員舉行之《恐龍大時代》有獎問答遊戲,送出該套 Disney.Pixar 備受好評動畫之手提袋之外,更為即將於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舉行、並於樂視平台旗下 RTL CBS Entertainment HD 頻道全程直播之 billboard Music Awards 2016 舉辦會員專享遊戲,送出該個頒獎典禮的雙人入場券、機票及雙人住宿連導遊費用,價值超過 $75,000,實在非常大手筆!即將登陸樂視的《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樂視亦將會舉行優惠活動,送出最新《侏羅紀世界》T-shirt,著數可謂一浪接一浪,不論是資深還是新晉「樂迷」,都絕對不容錯過。

LeEco_14

早前樂視聯同旗下的 RTL CBS Entertainment HD 頻道,為超級影視會員推出大激賞活動,得獎者親身飛往美國拉斯維加斯,參與即將舉行之 billboard Music Awards 2016。

LeEco_15

樂視現時每月都會推行不同的大激賞活動,即將登場的就是《侏羅紀世界》有獎問答遊戲,送出該電影的 T-Shirt 一件。

LeEco_01

The post 樂視 5.19 推超級影視.體育日 球迷/戲迷/劇迷變「樂迷」的7個理由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HK 流動科技生活.

Viewing all 2606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